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上半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共收到26張罰單

2021年過半,支付機構上半年被罰情況完整出爐。6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21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共計收到26張罰單,23家機構合計被罰沒9461.16萬元,反洗錢和收單業務成被罰的重災區。盡管罰單數量以及罰單金額相較2020年上半年有所減少,但央行對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壓力并未減輕。

23家機構被罰超9461萬元

2021年支付行業的嚴監管態勢,以13張罰單拉開序幕。根據央行官網披露的信息,2021年1月,央行便披露了13張罰單,其中不乏千萬元級別大額罰單。而繼1月后,2021年上半年各月也均有罰單降臨。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21年上半年,央行共計發布26張罰單,23家支付機構合計被罰沒9461.16萬元。從被罰沒金額來看,支付機構最低被處罰款2萬元,最高超過7000萬元。5家機構領百萬元級別罰單,1家機構領千萬元級別罰單。7000萬元大額罰單得主為福建國通星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通星驛”),因12項違規,國通星驛被罰沒超7016萬元。

23家被罰機構中,現代金融控股(成都)有限公司、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樂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刷”)等3家機構半年內2次被罰,9家支付機構遭遇“雙罰”。

26張罰單中,最的一張罰單來自于央行合肥中心支行。根據央行合肥中心支行官網6月22日披露的信息,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以下簡稱“銀盛支付”)存3項違規被罰8萬元。而銀盛支付違規行為包括未有效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特約商戶信息管理不規范;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管理不規范;收單業務風險監測不到位。

(圖片來源于<span class=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央行對支付機構共開出32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超2.5億元。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從2021年上半年支付機構罰單數量以及罰單金額來看,相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支付行業合規整體有所上升,行業發展更為規范。

針對罰單中提及的各機構違規行為,北京商報記者就其整改情況以及后續業務合規規劃向國通星驛、樂刷以及銀盛支付等多家機構進行了了解。其中,銀盛支付回復稱,違規行為涉及分公司過往業務,公司已按相關要求落實整改工作,并通過自查自糾完善各項風險管理工作。后續,公司將聚焦科技升級,構建多元化的業務布局。

反洗錢與收單業務仍是被罰重災區

2021年央行披露的26張罰單中,有8張是對單項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涉及違反支付結算相關規定、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等違規行為。剩余罰單則至少包括2項違規,對多類違規行為進行綜合處罰。

根據罰單中披露的“違法行為類型”,便不難發現當前反洗錢和收單業務管理成為支付機構被罰的重災區。違法行為與商戶管理相關的罰單為9張,包括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特約商戶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管理不到位等。

在反洗錢方面,自央行2020年工作會議明確“繼續強化反洗錢監管力度”以來,多家支付機構因此被罰。除了《反洗錢法》中規定的建立客戶盡職調查制度等要求外,支付機構罰單中對于客戶身份識別違法行為分類更加細化,“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和“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也是多張罰單提及的違規事項。

“2021年上半年監管機構對于第三方支付的處罰情況符合市場預期,基本延續了2020年以來對于金融活動的強監管態勢,”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分析指出,從罰單覆蓋范圍來看,央行對于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壓力并未減輕,支付領域除了強調持牌經營外,對于支付場景合作方等方面的約束也在強化。

黃大智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于第三方支付的整改要求與監管重點存在階段變化,在無證經營、二清等違規行為出清后,支付機構合規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國際、國內反洗錢要求提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清算系統中有著重要地位,但由于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較短,部分機構反洗錢意識淡薄。而收單業務相關的商戶管理一直是支付機構違規的重災區,后續這兩方面將仍是監管的主戰場。”

合規意識應覆蓋全業務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銀行卡收單業務方面,2021年以來,各類公開投訴網站由POS機推廣引發的投訴信息不斷新增。2021年5月底,多家支付機構就代理商在展業過程中以欺詐或者誘導的方式進行業務宣傳這一行為進行整治。北京商報記者在過往調查中,也多次披露支付機構在商戶入網、POS機推銷等多個環節亂象頻出。

除了從不缺席的罰單外,央行也在持續打擊違規行為。多家媒體報道稱,央行營業管理部于6月18日發布《支付業務風險提示》(2021年第1期),對于個別支付機構外包服務機構在特約商戶推薦中,誘導客戶以刷卡消費形式扣取POS機具“押金”等行為做出風險提示,并要求支付機構強化受理終端及其入網管理、規范收單業務宣傳推廣行為、嚴格資金結算管理以及妥善處理金融消費者糾紛與投訴。

黃大智指出,對于特約商戶的管理,一直是支付行業業務中一項監管難點,包括外包商在客戶進件時的推廣、資質審核等。“想要真正落實合規,除了依靠嚴監管環境以及罰單懲戒外,更重要的是支付機構要將合規意識滲透到全業務流程,精準打擊違規事項。對于洗錢、套現等風險交易加強監測,強化外包商管理。”

“在提升業務合規方面,支付機構可以強化金融科技的研發與應用。借助金融科技力量識別交易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黃大智稱,還可以加大對開展合規業務的人才培養,進一步提高防控風險的能力。

王鵬則進一步表示,未來監管對于支付行業的違規行為必然會持續呈現嚴厲打擊的態勢,支付機構應該避免抱有僥幸心理,避免盲目考慮經濟利益觸碰監管紅線。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廖蒙)

關鍵詞: 第三方支付行業 支付機構 罰單 監管壓力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