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降息、提額,消費金融機構在獲客等方面競爭激烈

流量困境之下,營銷拉新之戰也蔓延至消費金融領域。7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消費金融公司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機構運營的第二戰場,除了內置臺產品入口外,面向臺新老用戶的提額、降息、邀請好友得現金紅包以及其他各類互動活動,同樣層出不窮。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體驗發現,在用戶首次關注微信號時差異便有所體現。在點擊關注招聯消費金融旗下“招聯金融”公眾號后,北京商報記者連續收到了6條關注自動回復內容,除了臺介紹、標語外,還有4個活動相關鏈接,以“借款打9折,送5至25元話費”“老用戶專享420元現金紅包”等字樣提示用戶。

具體來看,“招聯金融”相關鏈接的活動內容包括老用戶專享、招聯App特享等,在以“新人領最高5萬元30天免息”為標題的活動中,根據活動規則介紹,新用戶(包括已注冊但未進行借款操作的用戶)可以領取1張最高5萬元的30天免息券,1張8.8折借款折扣券以及88元現金紅包,而現金紅包需要用戶至少首次借款2萬元方可激活。

除了招聯消費金融外,還有部分消費金融機構同樣在關注環節便設置了相關鏈接,不僅有限時活動介紹,臺借款產品申請鏈接也在其中。而除了這一情況外,還有機構在用戶關注環節稍顯“樸素”,例如中銀消費金融僅自動回復“歡迎關注中銀消費”。

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消費金融機構在多個環節的線上獲客中不遺余力,也表明了行業當前在獲客等方面的競爭激烈。而不同機構對于線上渠道的態度有所差異,也與公司業務類型密切相關,部分機構更側重線下業務的開展,因此相較線上而言,在線下場景端開展獲客的力度更大。

“除了業務類型不同外,與各機構對微信公眾號獲客認知差異也有關聯,”冰鑒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補充道,部分機構在前期“吃”到了微信帶來的流量紅利,成為客戶轉化的好途徑,后續也愿意加大操作力度。而一些后入場的機構粉絲少,運營增粉難度大,轉化效率低,自然也降低了對這一渠道的重視程度。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中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機構推文主要以公司動態和借款知識分享為主,偶有提及部分限時營銷活動。蘇寧消費金融則是在公眾號上下起了“紅包雨”,“冰點降息”“10億提額”“5折借款優惠券”等各類營銷活動是蘇寧消費金融公眾號頭條的主要內容。

在王詩強看來,消費金融機構密集開展的營銷活動比拼,反映的是行業普遍存在流量增長困難、客戶流失嚴重等問題。隨著年來互聯網巨頭入局消費金融業務,消費金融行業持續洗牌,同時還有眾多銀行、互聯網臺等推出同類型業務,同類型貸款產品越來越多,競爭之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獲客難題,高息也導致優質客戶流失嚴重。

“降息、提額成為消費金融公司留住優質客戶、控制風險的主要方式,”王詩強表示,同時,通過老客戶邀請新客戶是一種電商思維,也是消費金融機構的無奈選擇。

消費金融機構營銷活動頻出,也引起了業內對于消費金融過度宣傳、誘導消費甚至是將營銷成本轉嫁至用戶的擔憂。在如何把控營銷邊界上,蘇寧消費金融方面回應稱,公司嚴格遵循各項監管要求開展金融營銷活動宣傳,除了規劃營銷活動各個環節外,每周還會推出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推文,主題包括保護個人征信、防范非法集資、理消費遠離套路貸等。加強用戶的金融知識普及,同時提醒用戶合理借貸、理消費。

王詩強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在推廣活動中也要遵守相關要求,要做好合規工作。不能過度夸大,不能欺騙消費者、營銷活動要清晰、詳細說明,“如果出現宣傳活動與實際不相符的情況,造成用戶體驗差,也容易造成客戶流失,并引發客戶投訴”。

關鍵詞: 降息提額 消費金融機構 獲客 營銷活動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