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金融 > 正文

洗白征信等虛假宣傳屢見不鮮,央行:征信領域不存在“修復”說法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信用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已成為金融機構信貸審批的必要環節。同時,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用報告適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展。隨著社會各界對信用記錄的關注度與日俱增,針對信息主體不良信息的“非法征信修復”亂象層出不窮。

針對此種亂象,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日提醒市民:認清“非法征信修復”常見手段,不要輕信能夠“洗白征信”的承諾。凡是聲稱合法的、商業的、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人的。

非法征信修復常見手段有這些

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征信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非法征信修復”承諾能夠“洗白征信”“直連央行征信系統”的虛假宣傳屢見不鮮。

常見套路有:收取高額費用后失聯;教唆個人偽造各類材料和法律文書材料,用“非惡意逾期”或“不可抗力”等理由無理申訴;惡意投訴信息提供機構乃至監管部門,以圖修改不良信息。部分“修復師”甚至會要求接管信息主體的電話卡、銀行卡號等,信息主體不得自行與金融機構接觸。

通常修改失敗后,“非法征信修復”團伙不退款或失聯,甚至會威脅信息主體人身安全。“征信修復”涉嫌違規違法,易造成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廣大群眾應提高警惕,遠離征信“洗白”“鏟單”“修復”等虛假廣告或騙局,謹慎委托所謂“專業人士”辦理個人征信業務,避免上當受騙,得不償失。

正確展示的信用信息無法“修復”

《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征信機構應當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準確。”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無權隨意更改、刪除信用報告中正確展示的信用信息。征信領域不存在“修復”這一說法。

對此,人民銀行重慶營管部提醒市民,凡是聲稱合法的、商業的、收費的“征信修復”都是騙人的,切莫大意相信。

央行不存在征信系統黑名單

不良信息,是指對信息主體信用狀況構成負面影響的下列信息:信息主體在借貸、賒購、擔保、租賃、保險、使用信用卡等經濟活動中未按照合同履行義務的信息,行政管理部門對信息主體的行政處罰信息,人民法院判決或者裁定信息主體履行義務以及強制執行的信息,以及國務院征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據介紹,個人信息主體出現不良行為或事件后,應立即停止相關行為,按時還款,不良信息將在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5年后刪除。在這5年的保存期限內,信息主體也可以對不良信息作出說明,由征信機構記載進個人信用報告。人民銀行不存在征信系統黑名單。

信用記錄是信息主體社會經濟交往的客觀記錄,是信息使用者(如銀行等放貸機構)判斷、分析信息主體信用狀況的參考因素,但絕非決定的、一票否決式的準入條件。廣大群眾要理認識信用報告上的不良記錄,用實際行動維護自身信用記錄。利用非常規手段不僅不能清除展示無誤的不良信用記錄,甚至會對個人造成不良影響。

個人信息主體合法維權渠道有哪些?

《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的,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征信管理部門投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征信異議和投訴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改正錯誤”的糾錯機制,并非“失信后”為重塑信用而進行的“信用修復”。征信機構、信息提供者受理異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征信管理部門受理投訴均不收取任何費用。

如何維護良好個人信用記錄?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維護良好個人信用記錄呢?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建議做到以下五點。

個人有權每年2次免費獲取本人的個人信用報告。建議您及時查詢本人的個人信用報告,了解自身信用狀況的同時,檢查是否存在錯誤信息等。

合理負債,量入為出。根據需求合理安排還款時間,避免出現逾期影響個人征信。

審慎為他人提供擔保。擔保意味著或有負債,會影響銀行等放貸機構對您的還款能力的評價。

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保護好個人信息。

向有資質的放貸機構如實填報并及時更新個人信息,確保信息準確。

關鍵詞: 洗白征信 虛假宣傳 征信領域 法維權渠道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