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超八成訪者趨向于投資A股 市場多數認為股市有結構性行情
2021年即將收官,中國經濟時報近期開展的股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5.3%的受訪者在2021年股市投資盈利,25.5%的股市投資持平,32.6%的股市投資虧損;受訪者稱對股市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國內政策(77.2%)、宏觀經濟前景(72.3%)、新冠肺炎疫情(59.2%)、國際環境(57.1%)、美聯儲政策(40.2%);2022年受訪者會加大的投資類別是:股票(46.4%)、基金(35.5%)、理財產品(27.3%)、債券(14.2%)、黃金(10.4%)、其他(16.9%)、信托(1.6%);2022年受訪者看好的行業分別是:新能源板塊(62.7%)、科技板塊(56.8%)、低碳和節能板塊(52.4%)、大健康板塊(48.6%)、金融板塊(13%)、房地產板塊(3.2%);44.3%的受訪者預測股市能在2022年走出整體向上的行情,42.7%的受訪者稱“很難說”,15.1%的受訪者預測股市不能在2022年走出整體向上的行情。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越來越大,2022年,83.8%受訪者更趨向于投資A股市場,16.2%的趨向于港股市場,14.1%的趨向于歐美等國外市場。
上半年股市有結構性機會
市場的多數觀點認為,2022年股市有結構性行情。機構對于2022年的股市行情有哪些判斷?
中衡一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伙人陳四汝對本報記者表示,2022年股票、債券、基金、黃金都有結構性機會,理財產品及信托產品規模仍面臨收縮的壓力。2022年上半年股票波動會大于下半年,上半年主要是結構性機會,前期估值過高的景氣板塊經過充分調整,會釋放上漲的空間。假若2022年下半年疫情好轉,以航空、交通、文旅、餐飲等行業板塊會迎來估值拐點。綠色能源和專精特新等主題上市公司全年有結構性機會。有業績支持的鄉村振興、城市線下社區新零售會獲得政策支持,存在交易性機會。影響股市的因素比較復雜,只要經濟基本盤穩住,A股會穩中向好,核心是國家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發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注冊制改革,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科技屬性增強,符合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機構投資者還會持續不斷壯大。
泓毅投資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曹衛東對本報記者表示,2022年從配置上看,權益、債券、黃金的投資比例大概是“5∶3∶2”。中國資本市場自2019年開始進入新的30年循環,未來30年是資本市場新循環的開始,目前正處于上升期,總體配置應是權益類比例為主且逐漸增大。2022年將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一季度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股有望出現一定的估值修復。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本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機會主要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一方面是政策底領先經濟底,近期一系列政策出臺意味著政策底已出現,本輪降準只是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開端。在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的背景下,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是我國穩增長政策發力的窗口期,將幫助A股中樞抬升。2022年權益市場影響最大的因素來自政策端的發力。2022年下半年人民幣的階段性貶值壓力可能對A股造成一定壓制。當前是逆周期調節政策發力的窗口期,股票應作為大類資產配置的重點。從中期來看,利率仍將處于下行趨勢,債券會有較高的配置價值。
看好大消費、科技和碳中和賽道
2022年機構看好哪些行業的發展?
董忠云表示,第一條主線是消費板塊。必選消費板塊具有需求穩定、業績周期波動相對較小的特點,具有較強韌性。第二條主線是政策轉向下的銀行、地產行業。第三條主線是增速高、確定性強,符合國家發展重要方向的國防軍工板塊。第四條主線是“碳中和”主題下的新能源汽車、光伏和新材料領域。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持續改善,鋰電設備需求將迎來爆發。光伏產業供給和需求在2022年均迎來利好,行業發展速度或有所提升。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高端新材料應用前景廣泛,將進一步打開巨量國內市場空間。從長期角度看,相較于全球發達經濟體,中國經濟將保持在相對較高的增速。同時,未來房地產稅推出將從根本上降低房地產的金融投資屬性,進一步加快居民財富結構向權益資產傾斜的速度。居民未來繼續增配權益資產的趨勢不可逆且空間巨大,這為A股未來整體中樞的抬升提供了強大的動能。港股市場歷來是中美流動性錯配的載體,與中美利差高度相關。從當下時間點看,港股市場仍未到全面看多的時間。
陳四汝表示,2022年看好新基建、新科技、新消費。新基建主要指綠色能源的上游龍頭上市公司,包括光伏、核電、風電、儲能等。新科技主要指具有“專精特新”特征的工業中小企業,這是“十四五”期間重要的政策紅利。新消費主要領域是通過人工智能來提升鄉村振興產業的發展和支持城市社區線下新零售以及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曹衛東表示,從長期看,大消費和科技類個股仍是投資的兩大主要賽道,這與中國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大政方針是相適應的。目前A股市場已完成新型加轉軌的階段,進入高速發展進程,越來越多的優秀上市公司的估值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全球投資者看好資本市場的過程還在強化。疫情除了個別行業外,整體上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可控的。疫情使得某些行業發展出現了脈沖式的波動,但總體趨勢不會改變,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長期看好中國資本市場,未來10-20年應是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A股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安迅物流或于3月或4月啟動IPO 遍布全國倉網數量達5327個
- 央行開展1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 呵護春節假期前流動性
- 加盟大平臺,繼往又開來!怡亞通全球招募合伙人共同做大做強
- 公募去年四季報披露臨近尾聲 明星基金經理劉彥春退出千億行列
- 途虎養車提交上市申請,該如何平衡盈利和布局需求?
- 北京“十四五”投資實現良好開局 高技術產業投資亮眼
- 基因檢測市場擴容 桐樹基因聚焦優勢創新資源推動產品擴圈
- 重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IP 消費熱點不斷涌現
- 從智能制造到智能睡眠,誼瑞重塑“易睡體驗”
- 拉美電商巨頭Mercadolibre宣布收購加密交易平臺Paxos及Mercado Bitcoin
- 以太坊基金會宣布將“ETH 2.0”更名為“共識層”
- 南京二手房市場話題不斷 賣家降價來試探市場風向
- 新一代輕量化方艙醫院項目啟動
- 十年醫改路 三明再出發
- 醫療美容機構規范運營指南發布
- 天津開辟送藥綠色通道 送藥到家近3000單
- “高速上違停趕報表”警示了誰?
- 離職文書的“坑”不能僅由勞動者填平
- 疫情得到控制,防疫仍不可松勁
- 非學科類培訓班寒假惡意漲價需綜合施治
- 北京:買四類藥品實施新政 市場監管進店查落實
- 北京:保證春節群眾需求不脫銷、不斷檔
- 豐臺今天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篩查
- 助力元宇宙基建 Meta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
- 采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 蘋果拒不開放支付渠道 荷蘭反壟斷機構:罰到它遵守規定為止
- 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
- 需求遠超國內產量 印度對進口食用油的依賴料仍將持續數年
- 蔚來斥資5000萬元成立保險經紀公司 未來新能源車險或有變局
- 當心!玩雪引發的婦科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