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提出六大舉措紓困企業 銀行業對受困企業發放貸款超500億元
疫情下的深圳張弛有度,為保障城市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金融血脈仍然奔騰有力。金融監管部門送上打包“福袋”,金融機構與受困企業加快對接……連日來,深圳金融業為“雙鏈”強肌供血,截至目前,深圳銀行業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含供港企業)發放專項貸款超500億元。
低門檻的線上復工貸來了
3月18日,一條讓資金受困企業感到振奮的消息傳來: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聯合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組織轄內銀行梳理了33款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利率有優惠、純線上、純信用貸款產品,對即將恢復正常狀態的中小微企業加大精準服務力度。
“貸款金額非常適合我們的需要,利率也不高,而且是線上申請。”在福田某社區經營生鮮供應鏈企業的戴先生告訴記者,疫情防控需要,他所經營的企業暫停經營,房租水電還有工人工資都要支出,“解除封閉后急需30-50萬左右的資金,才能讓店鋪正常經營起來,而線上復工貸提供的金額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戴先生人還在家里,已經開始申請新的貸款。
記者盤點發現,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民生等深圳分行都推出相關產品,較高貸款金額包涵300萬-1000萬,利率普遍在4%;針對個體和小型企業的也有30萬-50萬額度,利率一般在8-12%。“申請門檻不高、靈活性也很大,對中小企業比較適用。”有業內人士表示。
在疫情沖擊下,許多企業面臨著資金周轉壓力,深圳銀行業加大對“雙鏈”企業金融支持,積極滿足保證城市基本運行物資供應、醫藥產品制造及采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據深圳市銀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深圳銀行業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含供港企業)發放復工復產抗疫專項貸款超過500億元,同時捐款捐物(含香港)總價值近千萬元。
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20年5月以來,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率商業銀行深耕社區開展穩企業保就業專項行動,深入社區走訪小微企業,已成為深圳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式。
六大金融舉措紓困企業
3月14日,深圳疫情防控升級,實體企業面臨的困難需未雨綢繆。
3月1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證監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金融服務支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包括提升抗疫金融產品服務質效、做好受困企業服務、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地方金融組織作用等六大舉措。
針對受困企業,深圳鼓勵金融機構及地方金融組織加大與受困企業的對接力度,要求地方法人銀行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進一步擴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大普惠型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金融業各展所長
防控與生產生活雙統籌,才能實現雙勝利。深圳金融業各展所長,向實體經濟疏導資金血脈。
3月18日,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聯合深圳海吉星等向民生物資供給一線的從業人員捐贈防疫綜合險,總計保額超過540億元,讓外賣、快遞、農貿商超電商、特種設備等員工感受“保險溫度”。
此前,深圳金融監管機構發出的《通知》,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保險保障作用,鼓勵和引導保險機構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保障。
作為傳統金融的有力補充,深圳新興金融也努力保障疫情下的金融服務“不斷檔”。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最高減免40%,全力扶持深圳市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穩發展。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廈門開展銀行保險業消保教育宣傳周活動 促進行業數字化創新
友邦保險去年業績亮眼 新業務價值上升18%至33.66億美元
陜西省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推動農業保險持續“擴面”
排行
最近更新
- 深圳提出六大舉措紓困企業 銀行業對受困企業發放貸款超500億元
- 深圳大鵬新區6個項目復工復產 力爭兩周內建筑工地全面恢復動能
- 可轉債日報(2022-03-21)
- 壽險改革成效將逐步呈現
- 金融控股公司牌照落地之后三大展望
- 今年前兩個月江蘇新增制造業貸款1824億元
- 2021年末農發行涉農貸余額6.29萬億元
- 警惕非法“代理維權”等騙局
- 靈芝孢子粉是不是把靈芝磨成粉
- 你還在用褪黑素助眠嗎?長期服用可能加重失眠
- 可容納1039個床位!泉州市方艙醫院正式投用
- 熬夜失眠自救指南
- 中慧元通新型流感疫苗申請上市
- 世界睡眠日|睡得久不代表睡得好!收好這份睡眠知識帖
- 深圳各大港口維持正常生產運營 前兩月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全國前三
- 中廣核電力去年經營業績良好 80.33%機組業績指標“卓越”
- 深圳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服務 189家企業獲資助資金7800萬元
- 深圳加大企業精準服務力度 “云辦公”模式解決協同辦公難題
- 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86萬家 “頭部企業”全面領跑
- 小社團成了“大氣候”
- 盤活資源 樂了村民
- 污染防治不容走過場
- 動車組司機里的技術能手
- 依法整治重型自卸貨車非法改裝行為
- 安徽省首只公募基金正式展業助力“三地一區”建設
- 今年首單!中行山西分行首次發行綠色債券
- 新能源汽車訂單轉賣生意火爆 購車潛在風險凸顯
- 文化紙掀旺季漲價潮 成本居高致企業盈利不及去年同期
- 俄烏沖突影響下,多種糧食價格持續攀升
- 創新不足只能“自降身價”,“無廠”的漢口二廠困在“網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