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資金連續6個月凈流入 年內增持43只港股逾億股
本周一,恒生指數下跌1.19%報收于20470.06點,年內下跌12.51%。從恒指跌幅來看,和上證指數相近。不過,南下資金從去年12月至今,已連續6個月凈流入。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盡管港股走勢疲弱,但南下資金仍持續流入港股。截至23日,南下資金年內凈流入港股約1210億人民幣。其中,南下資金年內增持中海油等43只港股逾億股。
互聯互通機制下,內地投資者成為港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根據同花順統計,截至上周末,港股通標的股中,南下資金合計持股市值20360.83億港元,占標的股總市值的比例約7%。
從增持股數來看,年內南下資金共增持43只個股逾億股。其中,南下資金增持股數前五名分別為寶新金融、中海油、天譽置業、正榮地產、國美零售。其中,寶新金融被增持股數高達63.24億股,最新持股比例達35.82%。
從增持比例來看,寶新金融、正榮地產、凱萊英、洛陽玻璃、中遠海能、天譽置業位居前列,年內南下資金增持比例均超過10%。
從持股比例來看,截至上周末,南下資金持股量占總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82只,持股比例在10%~20%之間的有118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6只。
其中,南下資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保利物業,最新持有1.02億股,占總股本比例66.32%,其次是山東墨龍、東方證券,持股占比分別為65.31%、51.97%。
值得一提的是,南下資金持股比例較高的個股大多數為兩地上市的AH股。統計顯示,南下資金持股超20%的個股中,AH股共有60只,占比超過七成。
從行業來看,南下資金持股比例超20%的個股主要集中在金融業、工業、醫療保健等行業,分別有17只、16只、13只個股。
不過,一季度公募基金投資港股的熱情有所下降。截至一季度末,內地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扣除QDII)總計2335只,總資產3.3萬億人民幣,持有港股市值3180億人民幣。港股持倉占股票總持倉的15.2%,較去年底下降0.6個百分點。同時,公募持股在南下資金內部也明顯回落。一季度公募港股持倉占南下資金整體的18.8%,較去年底下降2.7個百分點,其中主動偏股型基金占港股通14.2%。
對于港股,長城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助理曲少杰分析稱,恒生港股通指數動態PE估值處于上市以來最低值,目前PE僅為8.37倍,動態PB估值更是跌破面值到0.77倍,估值較不合理且低估,整體看恒生港股通指數估值具有吸引力。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指出,港股中期內機會大于風險。板塊方面,高股息標的和低估值標的,如部分金融、電信和能源板塊,將為投資者在目前市場波動中提供更多保護。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保險板塊估值持續下行 5月以來中國平安已進行了5次回購
陜西支持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一季度籌集補助資金298.1億元
上市公司一季報披露完畢 險資青睞金融股和地產股
排行
最近更新
- 南下資金連續6個月凈流入 年內增持43只港股逾億股
- 端午假期機票預訂量逐漸上漲 度假酒店、親子房型最熱門
- 飛盤運動走進大眾視野 這門生意到底賺不賺錢?
- 端午假期臨近露營產品熱度高漲 小眾旅游玩法走俏
- 快遞行業進入復蘇期 多家快遞企業發布618大促保障措施
- 2022年“中國品牌日”陜西主題活動成功舉辦
- 深圳推進“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工作 讓企業辦事“一次都...
- 第五屆“創業北京”創業創新大賽海淀區選拔賽圓滿收官
- 深圳首個勞動爭議聯合調解工作室成立 提高勞動爭議解紛效率
- 深圳出臺各種“穩增長”措施 穩市場主體、增強人才吸引力
- 房貸政策利好不斷 深圳地區銀行已執行最低利率
- 南澳海膽粽躋身全國粽子市場 有意申報地理標志
- 包頭稀土高新區聚焦綠色高質量發展主題 拓展“稀土+”產業領域
- 長春凈月高新區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 南京江寧開發區15個科技招商項目簽約 涉及智能制造等領域
- 一季度平湖經開區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5% 鄉村振興如火如荼
- 數字遼寧建設工作要點發布 將新培育10個左右工業互聯網平臺
- 重慶高新區創業種子基金扶持項目103個 撬動社會融資2.69億元
- 蘭州新區積極培育外貿發展新增長點 開放基礎日益夯實
- 吉林樺甸加大肉牛產業鏈招商力度 構建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 品牌跨界咖啡賽道成風 整個市場正步入品質化消費階段
- 國企資產證券化水平持續提升 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入場”
- 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快車道 一季度相關企業新增注冊5.4萬多家
- 央企綠色發展“雙碳”平臺落戶杭州 釋放林業碳匯的增匯潛力
- 近30天投訴多達400余件 泡泡瑪特盲盒消費維權步履維艱
- 淘寶天貓透露未來三年發展目標 助力10個戰略伙伴獲得1億會員
- 小米與徠卡相機達成戰略合作 將開創移動影像的新時代
- 奧迪廣告片文案被指抄襲 企業廣告侵犯知識產權情況為何頻出?
- 全球近視人數約25億 中、歐近視手術量四年翻一番
- 寧波江北區深化“產業教授”內涵 支持一批復合型人才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