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金融機構點“綠”成金
“真沒想到,有豬就能貸款。”生豬養殖戶梁春浩獲得了一筆來自開平農商銀行的500萬元貸款,貸款抵押物不是住房或土地,而是生豬。今年,豬舍建設、生豬存欄量增加導致飼料用量大增,資金周轉出現暫時困難,梁春浩心里著急:“已經沒有不動產抵押物能拿去貸款了”。
為梁春浩解決融資困境的,是基于生豬身份證“真知碼”溯源技術的“生豬貸”。
“一直以來,住房、土地等是銀行貸款的主要抵押物,而生豬作為養殖戶最有價值的資產卻長期存在抵押登記難、價值評估難、資金監控難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盤活。”廣東省農信聯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推出了生豬活體抵押貸款產品,實現“有豬就能貸”。目前,這一創新金融產品已有效帶動生豬行業貸款投放80億元,支持生豬養殖數量800多萬頭,其中以生豬作為抵押發放的貸款已超過13億元。
這是廣東金融的向“新”力。廣東銀行業投向實體經濟貸款年均增長11.2%;境內上市企業數量比2012年末翻了一番;保險業提供風險保障1852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0倍……一項項數據見證了廣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十年跨越。
資金圍著實體轉
科創企業“魚躍龍門”
中山市翠亨新區,江波龍產業園的無塵車間內,工人在屏幕前專注地操作著機器。透過防護玻璃,只見機械手在電路板上來回往復。在經歷了測試、封裝等程序后,存儲卡、固態硬盤等產品陸續發往全球各地,被安裝到各類電子設備中,走向千家萬戶。
就在8月5日,創立于1999年的江波龍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募集約15億元資金重點投向存儲產業園建設、企業級及工規級存儲器研發項目。當天,資本市場給予這只“國產存儲第一股”熱烈反應,開盤價較發行價上漲76%。
上市儀式上,江波龍董事長、總經理蔡華波心情頗為激動。登陸資本市場,被他視作是一個“新起點”——以此為開端,他計劃開啟“二次創業”:“將抓住機遇,通過募投項目,不斷突破核心技術。”
然而,上市敲鐘的高光背后也曾有過融資的艱難時刻。
江波龍所在的集成電路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企業急需金融服務“解渴”。回憶起從前的融資窘境,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朱宇仍十分感慨:“以前,融資方式除了股權融資,僅限于銀行貸款。而且,在境內銀行授信額度較低、融資成本較高,絕大多數是境外銀行貸款。”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隨著江波龍逐漸成長為半導體存儲器龍頭,實現從“技術型產品公司”到“技術型品牌公司”的跨越。“尤其是公司上市進程的推進,我們在境內銀行的授信額度得到提升,并且獲得了相對優惠的融資價格,為公司以人民幣結算業務所需資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身為財務負責人的朱宇認為,上市后,江波龍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空間都被打開。
江波龍的故事是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2年來,發揮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促進科技與資本深度融合、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功能,為優質粵企打開融資之門的生動注腳。當前,廣東已有77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一家上市公司,就是一個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十年來,廣東新增上市公司中有451家是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92%。”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說,科技創新型企業已成為上市公司主流。
如果將時間拉長到10年的維度,則更能看清廣東借力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顯著增強。過去十年,廣東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各類企業從證券市場實現直接融資達6萬億元;近年來,直接融資連續破萬億,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提高至34%。
經濟轉型“加速跑”
金融機構點“綠”成金
走進位于惠州大亞灣東岸稔平半島的平海發電廠,迎面吹來濕潤的海風。
“我們在發債中選擇了‘碳市場履約’及‘單位火力發電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兩個績效目標與債券票面利率掛鉤,并從‘合規’與‘碳減排’兩個角度作出承諾。”該廠財務部副部長歐陽駕武向記者介紹。
去年,這座現代化的火電廠發行了一筆“可持續掛鉤債券”,由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牽頭承銷,發行規模3億元、期限3年。與普通債券相比,這筆綠色債券里暗含“巧思”——一旦債券發行人未完成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票面利率就有所提高。
“這筆債券的發行,不僅為發電廠籌集到了資金,還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知名度和信譽度。”歐陽駕武介紹,平海發電廠在節能環保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近年來,不僅進行了超低排放、廢水深度處理、引增合一、低溫電除塵等節能技術改造;還開發了全工況運行節能優化系統、節能煤耗在線監測系統等,節能減排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可持續掛鉤債券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下應運而生的創新金融工具。”工行廣東分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孔暢介紹,這是全國首單碳市場履約掛鉤的債券,也是廣東省首單可持續掛鉤債券。“將債券條款、票面利率與發行人的減排目標、效果進行鎖定,既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滿足傳統行業轉型的資金需求;又推動企業有計劃、有目標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企業綠色轉型的需求更為迫切,金融機構為企業點“綠”成金逐漸成為共識,綠色銀行、氣候支行、綠色金融事業部、綠色債券、綠色票據等一批全國或行業“首家”“首單”在廣東涌現;廣東“碳中和”債券規模、綠色信貸規模和債券規模不斷刷新紀錄。
數據顯示,全省綠色貸款余額從2017年末的3807億元上升至2021年底的1.43萬億元,綠色債券余額從2017年末的49億元上升至2021年底的2200億元。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經濟轉型的新需求,已日漸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抓手。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應運而生,為實體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過去十年,廣東銀行業投向實體經濟貸款年均增長11.2%;截至2021年12月末,廣東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達1.37萬億元,年均增長超10%;近5年來,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增速超30%。
“黑科技”解決“痛堵難”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雙升”
“保險公司派人來查勘兩天后,賠款就到賬了。”今年6月,受汛期影響,廣東清遠英德地區水稻田受災,東華鎮水稻種植戶蔡邦春(化名)沒有想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收到政策性水稻保險理賠款。
災情一出,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業雄帶領科技理賠10人小組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利用“天空地”三位一體的科技定損體系開展災后應急航測。
“衛星遙感技術可以一鍵提取受災地區24個鎮街291條行政村的水田分布地圖。我們投入了120架次無人機,僅用2天完成500平方公里水浸受災區域的航拍作業,覆蓋3.5萬畝水稻田。”廣東人保財險農險部負責人鐘志軍說,本次理賠出動了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農險科技。
如今,大數據、云計算、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助手、遠程查勘等科技的應用,為農業保險精準高效驗標、查勘定損、提高承保理賠效率提供了可能。
“這在十年前很難想象。”人保財險清遠分公司農險部總經理梁學軍感嘆。
“以前我們在英德有8臺勘察車,一年下來光油費都要50萬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到現場勘察。”梁學軍說,如今他和同事再也不用翻山越嶺去“看豬”了,“農戶用一個APP,就可以給豬照相、定位、量身高和體長”。
現場查勘不能全覆蓋、現場測產選樣不全面不準確、保險責任原因難確定、核損時間長、理賠周期長、工作量大……這些傳統農險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老問題”,在科技面前迎刃而解;線上服務、云端驗標、遠程查勘、智慧養殖等已成為農險機構的“標配”。
在科技的“加持”下,全省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年均增長30.31%,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268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46億元。保險業提供風險保障1852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0倍。
窺一斑而見全豹。面對服務實體經濟的“痛點、堵點、難點”,廣東金融業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
對話同行者
江波龍董事、副總經理朱宇:借助資本市場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添磚加瓦
十年來,廣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走在全國前列,直接融資規模不斷擴大、直接融資占比不斷提升,各類企業從證券市場實現直接融資達6萬億元。一大批廣東企業通過創業板平臺加快科技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作為一家從事Flash及DRAM存儲器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江波龍是資本市場的直接受益者。下一步,江波龍希望借助資本市場,用好股權激勵工具、再融資工具,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持續發展添磚加瓦。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與江波龍董事、副總經理朱宇進行了對話。
南方日報:過去十年,公司所在行業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朱宇:2015年以來,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呈波動增長態勢。其中,隨著現代電子信息系統的數據存儲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作為電子系統基本組成部分的半導體存儲器出貨量持續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單位存儲成本呈現單邊下降趨勢,市場總體規模在短期供需波動中總體保持長期增長趨勢。存儲晶圓制造屬于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高壁壘行業,規模效應明顯。這些特點導致全球存儲晶圓供應集中于韓國、美國及日本廠商。近年來,在中國半導體產業政策和資本支持下,以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為代表的國內存儲晶圓廠商在技術和產能方面實現了實質性突破。
南方日報:過去十年,你們公司自身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朱宇:過去十年,我們憑借長期的科技創新與技術積累,打造了FORESEE品牌并在存儲行業擁有良好的口碑,2017年收購并成功運營Lexar商標,實現從“技術型產品公司”到“技術型品牌公司”的轉型。
南方日報:從創業到上市,公司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有哪些變化?這些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朱宇:在上市之前,公司的融資方式除股權融資外,僅限于銀行貸款,且絕大多數為境外銀行貸款。以前,公司在境內銀行的授信額度較低,融資成本較高;隨著國家對集成電路業務的支持和行業的發展,公司因人民幣結算增加而逐漸產生了對境內銀行的融資需求。近年來,公司的業務穩步發展,在推進上市的過程中,我們在國內銀行的授信額度得到提升,并且獲得了相對優惠的融資成本,為公司以人民幣結算的業務所需資金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南方日報:登陸創業板以后,公司有哪些新的金融服務需求?
朱宇:公司在創業板上市,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公司近期擴大研發及資本投入的資金需求。未來,我們希望進一步借助資本市場,用好股權激勵工具,以穩定和激勵員工,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同時,通過各種再融資工具,為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儲備更多的能量和資本,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江蘇引導家庭農場主“升級”養老保險 種糧積極性提高
險企開啟綠色賠付通道 政策性農業保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廣東緩繳企業職工社保費65.24億元 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排行
最近更新
- 廣東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金融機構點“綠”成金
- 新動態:香港理大與無錫市政府共建科技創新研究院
- 微動態丨貿澤推出EIT計劃第5期 - 探討私有5G網絡的潛力
- 當前資訊!云南每年30項重要改革試點納入省委深改委臺賬管理
- 環球微動態丨英特爾加入到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公益行動中,...
- 全球看點:重慶成都雙核聯動聯建合作項目事項清單出爐
- 焦點快報!6位科學家獲頒2022年度邵逸夫獎
- 當前滾動:1-8月新簽約項目902個 合肥聚焦產業鏈精準招商
- 【世界新要聞】韓國被列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觀察國,韓國國債...
- 每日時訊!央行開展1860億元逆回購操作 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1840億元
- 重慶成都共下“一盤棋” 協商推動的合作項目事項達34個
- 世界熱推薦:桂圓要怎么吃才可以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 全球微資訊!新鮮蓮子吃法有哪些?
- 每日快訊!山藥怎么吃?
- 環球頭條:你知道海參有哪幾種吃法嗎?
- 世界觀速訊丨桂花采摘后怎么處理
- 環球觀速訊丨銀行業智慧教室總體方案發布
- 環球今熱點:廈門市城市建設投資基金成立
- 環球訊息:今日財知道--2022-09-30
- 天天速看:進銀基礎設施基金完成500億投放
- 當前觀點:投資者活動公告--2022-09-30
- 當前熱點-央行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
- 天天視點!再度領銜A股漲幅榜,這兩只次新股一度沖擊30cm漲停...
- 全球快訊:堅決抑制匯率大起大落
- 熱議:英國女王死因確認
- 重點聚焦!南寧住房團購月:首批23個住宅項目約2000套特惠房源入市
- 世界速訊:廣州新版限購政策問答:未成年人在市九區內不能單...
- 當前簡訊:兩部門階段性放寬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 世界報道:“神藥”退場后,阿爾茨海默癥新希望來了?
- 環球焦點!瑞福鋰業被A股公司“搶食” 亮麗業績能否持續
今日要聞
- 廣東不斷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金融機構點“綠”成金
- 環球微動態丨英特爾加入到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公益行動中,讓綠色科技直抵美好
- 每日時訊!央行開展1860億元逆回購操作 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1840億元
- 【世界新要聞】韓國被列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觀察國,韓國國債明年或被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
- 微動態丨貿澤推出EIT計劃第5期 - 探討私有5G網絡的潛力
- 焦點關注:受利好消息刺激早盤房地產板塊開盤走強 華聯控股漲停板塊多股跟漲
- 重點聚焦!南寧住房團購月:首批23個住宅項目約2000套特惠房源入市
- 當前簡訊:兩部門階段性放寬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 世界報道:“神藥”退場后,阿爾茨海默癥新希望來了?
- 我國服務業就業人員規模快速擴張 成吸納農民工就業最主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