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金融 > 正文

深圳金融機構數量、密度居全國前列 金融創新借勢迎來新一輪飛躍

發達的資本市場為深圳帶來充沛的資金流動,活躍的科技創新更吸引著創投資金積極流向實體經濟領域。正是在這樣的雙向激蕩下,深圳資產管理行業迎風而起。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含私募)、期貨等各類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6萬億元,占全國比重超過1/5?!稓W洲養老金與投資》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資管500強”榜單中,深圳擁有8家。

深圳金融機構密度全國居前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街頭便有“銀行多過米鋪”之說。時至今日,深圳金融機構的數量、規模和密度仍穩居大中城市前列,而且資產管理規模穩步提升,創新型機構層出不窮。

來自深圳證監局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證券機構的資產管理總規模16.77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18.59%。深圳一批從市場中搏殺出來的龍頭機構表現突出,隨著規模的增長,創新活力不減,不時上演著巨象起舞的精彩一幕。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中,深圳有3家金融機構上榜。《歐洲養老金與投資》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資管500強”榜單中,深圳有8家。2021年,深圳有5家證券公司(中信、國信、平安、招商、安信)營業收入、6家公募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進入行業前二十。業內創新推出的首批養老目標基金、首批戰略配售基金、首批科技創新主題基金、首只黃金ETF、首只REITs基金……深圳金融機構次次不落,一批龍頭基金公司尤其沖鋒在前。

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按非貨幣理財基金規模統計,三家深圳老牌基金公司(南方、招商、博時)入圍全國前十,2021年末的非貨基金管理規模均超過5000億元。

在私募基金領域,至2021年末,深圳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4308家,存續基金產品19783只,存續規模2.266萬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0.78%、15.11%,分別位居全國第二、第三位。在創投領域,2021年清科創投年度排行榜上,深圳有4家機構(深創投、達晨、同創偉業、東方富海)入圍前二十。

根據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此前發布的《深圳市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至2025年,深圳將建設形成四大中心: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財富管理總規模將達30萬億元,其中,證券業經營機構管理資產規模20萬億元,進入行業前50名的創業投資機構達15家左右。

創新頻出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

隨著“雙區”建設的順利推進,深圳金融創新借勢迎來又一輪飛躍。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首家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博約基金)在深圳前海注冊成立,從而有效發揮境內外聯動、投貸聯動的業務優勢,助力更多企業“走出去”。2020年2月,博約基金獲準在香港設立子基金,投資總規模達105億元人民幣;2022年2月,博約基金領投人工智能行業的頭部企業依圖科技,交易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

在公募基金領域,2021年5月,首批9只公募REITs基金正式獲得證監會批復,其中深圳的紅土創新、招商基金與平安基金等3家基金公司產品入選。與此同時,博時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紅土創新等多家基金公司還在積極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REITs產品。

在個人跨境投資方面,隨著“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深圳迅速開辟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新通道。截至2022年8月末,通過深圳銀行參與試點的大灣區居民達1.53萬人,跨境資金匯劃金額合計4.86億元,雙方向投資產品交易額合計2.97億元,約占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深圳市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業內人士驚喜地發現,深圳金融創新在諸多領域均已謀篇布局:建設一站式全球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平臺、探索“投貸聯動”“投債聯動”“投保聯動”等新模式、發展創投項目及基金份額轉讓交易平臺、探索設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可變資本公司等新形態……借助科技創新、體制創新,金融活水將源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欣)

關鍵詞: 深圳金融機構 深圳金融業 金融創新 金融活水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