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金融 > 正文

這個“亞洲第一”,你見過嗎?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資料圖】

在中國青銅文化、礦冶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的湖北黃石,有一處令人嘆服的險峻地勢。它東西長2200米、南北寬550米、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積達108萬平方米,形態上宛如一只碩大的倒葫蘆,這是位于湖北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內的“礦冶大峽谷”,被譽為“亞洲第一天坑”。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前身是湖北大冶鐵礦。據計算,從1890年至2000年的百余年間,這里累計采出1.3億多噸鐵礦,生產出32萬多噸礦山銅。由于長期的露天開采,露天采場形成了落差極高的陡坡,“天坑”這一“傷痕”由此形成。

為修復受損的生態,黃石人走上了將工業遺址改造為文化公園的深度開發之路。上世紀80年代,大冶鐵礦聯合相關科研院所經過反復嘗試,最終發現了成活率較高的刺槐。經過幾十年努力,礦山人在廢石場上種出了面積達366萬平方米的刺槐,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硬巖復墾林。大冶鐵礦于2005年建成了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還原采礦原貌,向人們展示中國礦業的發展歷程和“石頭上種樹”的奇跡。

現在,礦坑已成為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內的核心景觀,園區內已是一片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每年槐花綻放時節,游人如織,不少學生群體和公司組團來這里參觀學習礦山文化。

據介紹,為了加強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大冶鐵礦的地質技術人員不定期對公園內露天采坑、硬巖復墾基地等遺址進行檢查和監測,有效保護高陡邊坡的穩定性。未來,礦山公園還將不斷加大生態治理投入和生態景觀改造力度,進一步發揮其獨有的景觀價值與文旅價值。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