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2020年全國人工智能大賽頒獎典禮舉行

12月21日,2020年全國人工智能大賽頒獎典禮在深圳鵬城實驗室舉行。經過激烈角逐,高學田率領的“星光圖譜”企業參賽隊、陳喆率領的“Amadeus”高校參賽隊、廖星宇率領的“Streaks”企業參賽隊最終分別斬獲“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的一等獎。

該大賽于今年8月正式啟動,共設有“AI+無線通信”、“AI+遙感影像”、“AI+行人重識別”三條賽道,所對應的研究方向正是當下產學研用高度一體化的方向,相關技術的發展將直接促進產業更迭。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等400余所海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谷歌、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560家企業的5307支隊伍、6485名選手報名參賽,涵蓋全國33個省級區域和美國、英國、德國等全球13個國家、地區。 選手中,學生參賽者占比最大,超過60%,其中碩士、博士生團隊占56.67%。

據了解,本屆大賽采用雙硬件環境,以鵬城云腦作為基礎運算環境,昇騰作為加分運算環境,為晉級復賽、決賽的選手提供了共80卡昇騰算力和248卡鵬城云腦算力,總算力超20P。2020年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攜手國產算力平臺,不僅保障選手有充足的算力資源,更促進國產化人工智能生態建設。

此次大賽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莫過于選手們的優秀解決方案。以“AI+無線通信”賽道為例,在導頻數目較少的情況下,參賽選手設計的AI接收機的檢測性能遠遠超過了傳統通信接收機。復賽晉級選手的信號檢測正確概率結果均在0.95以上。“AI+遙感影像”賽道初賽成績Top30的隊伍成績均在82分以上,各隊伍方案有應用于大規模遙感圖像的地物分類等實際應用的潛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技術委員會主席于全表示,借助大賽這一平臺,選手們本著加深對技術理解的原則參賽,嘗試提出能解決行業痛點的方法、形成各領域大規模的數據集,從而實現技術賦能落地,最終以學術研究反哺產業進步,讓業界有收獲,形成正向循環。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透露,目前已有65個隊伍有開源意愿,將把參賽數據集、代碼及數據模型開源至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組委會希望將來能夠有更多的選手參與到開源事業和開源社區的建設中來。

據悉,本屆大賽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鵬城實驗室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共同承辦。(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姚李茜冰)

關鍵詞: 人工智能大賽 AI賦能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