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在太空里建“大電腦” 中關村科學城打造空天產業創新高地

“這是屬于中國當代航天人的高光時刻!”去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艙順利落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任務。與眾多航天人一樣,中關村科學城民營航天企業和德宇航副總裁陳沖振奮無比。尤為自豪的是,他所在的團隊,在嫦娥五號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月面鉆取式采樣中提供了鉆月電機產品。

和德宇航只是一個縮影。如今,在北清路沿線,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創新型民營航天企業如春筍般破土,一個瞄準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的空天產業集聚區已初步形成。

在太空里建“大電腦”

除了參與嫦娥鉆月這樣見證我國航天歷史的重大事件,民營航天產業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因看似遙遠的航天科技而受益。

“嗨,我現在正通過衛星信號上網跟你對話呢!”在位于海淀區的信關站,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連接銀河衛星終端提供的“WiFi”熱點,通過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實現了視頻通話。

去年2月,我國由民營公司生產的唯一在軌的寬帶互聯網衛星——銀河航天首發星完成了首次雙向通信能力試驗,在國內第一次驗證了低軌Q/V/Ka等頻段通信。

什么是衛星互聯網?依托一顆顆衛星共同組成的衛星星座,衛星互聯網可以把網絡搬上太空,再將電波傳向全球,能夠突破地表地貌限制,真正做到全球無死角的網絡覆蓋,解決海洋、沙漠、極地以及偏遠地區的上網難題。

“由于在軌衛星數量有限,在目前可以實現8分鐘通話時長,隨著未來在軌衛星越來越密集,將逐漸實現更長時段、更廣闊區域的通信。”銀河航天工作人員介紹,未來,將向年產300到500顆衛星邁進,持續助力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

我國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唯一的遙感應用企業航天宏圖,北斗導航定位芯片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北斗星通,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的銀河航天,走在商業航天企業前列的微納星空、國電高科、航天馭星……目前,海淀區已擁有較為完整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形成了從初創企業到上市公司、從民營企業到國家隊,涵蓋衛星設計研制、衛星在軌運營與各類商業化應用全產業鏈環節的產業生態環境。

在中關村科學城,衛星互聯網產業規模已達近四百億元,空天企業近百家,居全市首位。

“航天人”遇上“互聯網人”

“團隊超過90%的技術人員來自航天系統,就在海淀。”微納星空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郇一恒道出了其選擇在中關村科學城創業的原因。

據悉,中關村科學城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航天領域院士及專家,特別是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以航天城為核心,集聚了航天五院等科研機構,成為孵化、吸引創新企業的“大本營”。

完善的科技創新生態,引領全國的大信息產業基礎,成為吸引眾多頂尖空天產業創新創業者落地海淀的另一大原因。

“在傳統航天領域,研發流程是相對按部就班的系統化工程;在互聯網領域,研發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銀河航天戰略合作總經理初肖潔說。在創立銀河航天之前,創業者徐鳴曾在北京聯合創辦獵豹移動,并在紐交所成功上市。互聯網和航天的跨界人才背景和行業經驗,成了其創業團隊的獨特基因。

打造空天產業創新高地

“你創新、我服務”,在位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星谷創新園,企業可以獲得技術研發、創新創業、公共技術平臺、公共展示等服務,吸引衛星研制、地面站與終端設備、衛星測控、衛星運營、“通導遙”應用等全產業鏈生態企業集聚。

比方說,由于航天領域的項目保密性較強,企業、研究機構之間聯合協作往往需要平衡開放性和保密性,“當企業需要與外部合作方就近協作、聯合研發,但又不方便讓他們直接進入企業內部辦公時,樓內的免費聯合辦公席位就能發揮作用,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星谷創新園總經理李智慧說。

中關村科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的空天產業聚集區——“星谷”項目將重點布局衛星互聯網源頭創新區、北斗及空間信息服務產業升級區、場景應用示范區三大功能區,目前在中關村壹號和星谷創新園6萬余平方米開展試點,企業將獲得產業投資基金、初創期房租補貼、研發投入補貼配套等政策支持。

空天產業的“星辰大海”,不僅存在于航空航天產業本身。根據中關村科學城的規劃,“星谷”項目還將促進衛星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融合發展。未來,“星谷”項目將在中關村科學城大信息產業引領發展的基礎上,依托航天航空領域深厚的研發資源和產業資源優勢,在中關村科學城北區規劃建設一個千億級的空天產業集群。

本報記者 孫奇茹

關鍵詞: 中關村科學城 空天產業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