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第四期《全國各省(市)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4月13日,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發布第四期《全國各省(市)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報告》,本期報告以《中國科普統計(2019年版)》中全國31個省(市)的統計數據為基礎(港澳臺地區除外),采用數學建模的方法進行量化計算分析,從科普場地、科普人員、科普活動、科普經費、科普傳媒等多維度綜合評估地區科學傳播發展水

科學傳播發展指數是國內首個也是目前最權威的衡量區域科普事業發展狀況的指數工具。指數測評結果顯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直轄市排名前四,四地的指數值加和為1065.05,占全國31省(市)總值的34.35%。吉林省、青海省、河北省相比去年科普事業發展進步明顯,指數排名均同比提升7個名次。

2019年全國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地圖 主辦方供圖

指數地圖顯示,除北京市、上海市外,指數值表現較好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部及沿海地區,而西北、東北地區科普事業普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指數值大多低于75,黑龍江省、貴州省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指數值不足50。

本期指數結果呈現出全國科普人員發展穩、科普場地資源分布不均等特點。

據悉,科普人員指數方面,各地區指數差異較小。北京市、浙江省科普人員密度較好,每萬人擁有30名左右科普人員。全國各類型科普人員數均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其中創作人員提升比例最高,達到29.38%,三成比例的提升說明各地在科普原創作品的開發上加大了人員投入。人均展廳面積指數方面,北京市和上海市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上海市在公共場所的科普設施配備方面較為完善。從整體上來看,科技館展廳的面積在2017-2019年3年間逐年上升,2019年科學技術博物館展廳面積相比去年略降低6.38%,但參觀人次相比去年均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指數結果顯示,科普經費籌集額中政府經費占比有所提升。

參與統計的31省(市)中,有22個省市的政府撥款在科普經費籌集額中的比例存在同比提升趨勢,其中河南省政府撥款比例提升11.72%。此外,河北省、海南省在積極尋求非政府渠道的科普經費,兩地非政府撥款在科普經費籌集額中的比例相比去年均有15%以上的提升。

《全國各省(市)科學傳播發展指數報告》的發布,標志著全國科學傳播發展水數字化評價體系登上新臺階。通過指數的運行與監測,可以客觀反映地方科普工作成效與短板,為探索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制定科普政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上海科普教育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還將進一步優化指數體系,構建科普數據庫,持續深入地開展科普領域的系統化研究,為全國各省(市)科普事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謀劃與參考,將該指數打造成為指導科普工作的“風向標”。

吳紅梅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關鍵詞: 科學傳播發展指數 科普事業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