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真正進入落地實踐階段
“刷臉”乘機、無人駕駛汽車主動識別并避讓行人、輔助醫生診斷疾病……中央網信辦日前公示的人工智能企業典型應用案例引發關注。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真正進入落地實踐階段,正在加速改變人們生產生活。
生動場景,觸手可及
“刷臉過閘機,真方便。”在深圳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的“95后”小伙溫思敬,提起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乘機體驗時不斷點贊。由于工作業務繁忙,他經常乘機出差。他說,自從機場實行智慧安檢后,人們過安檢無需長時間排隊。
溫思敬提到的智慧安檢,源于該機場2019年底上線的“易安檢”平臺。持有二代居民身份證的旅客,通過微信小程序完成預約后,安檢時通過身份證和人臉識別即可進入智能安檢通道。
除了智慧安檢,該機場還有許多“智慧應用”:通過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每天1000多個航班的機位分配,由原來人工分配的4小時縮短為僅需1分鐘;通過建設智能運營中心,航班放行正常率超過87%……該智慧機場項目建設方、華為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數字平臺整合物聯網、大數據、視頻云、地理信息系統等資源,深圳機場建設了近100個智慧化項目,構建起數字化平臺生態系統。
人工智能應用的生動場景如今觸手可及。中央網信辦公示的人工智能企業典型應用案例擬入選名單中,小到居家出行、大到政務工作,人工智能技術正將諸多智能新生活夢想變為現實。
例如,在智能問答方面,南京云問公司研發的智能問答機器人,幫助企業人工客服減少了超過85%的咨詢量;思必馳公司打造的“數字網格員”,2小時內能完成對1萬名居民的信息采集。算法方面,中關村科金公司實現了企業和個人在政務服務的引導、填報、預審、支付等全流程的在線辦理。科大訊飛公司的自然理解語言技術,可以通過聲音準確識別身份,防范電信詐騙;北京得意音通公司的互聯網身份認證服務,目前覆蓋了金融、公安、社保、政務等領域……
中國人工智能大發展背后是技術的快速進步。清華大學最近發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報告2020》顯示,過去10年,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申請專利量占全球總量的74.7%,成為全球第一。在自然語言理解處理、機器學習算法、芯片技術等技術支撐下,中國10余個人工智能子行業躍升全球前沿。
破解痛點,提升效率
今年1月13日,河北邢臺南宮市鳳崗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張CT從線上傳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該院醫學影像科主任徐海波和團隊觀看完影像,基本排除了檢查對象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并快速向河北發回診斷報告,全過程不到半小時。
能夠實現遠距離的快速檢測,靠的是搭載騰訊覓影系統的車載移動方艙CT機。該系統運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通過5G+人工智能診斷工具,實現影像及診斷報告跨地域自動傳輸,提升了診斷準確率和效率。
“人工智能輔助篩查技術,能有效緩解一些地方的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騰訊醫療技術委員會主任錢天翼對記者表示,目前騰訊覓影系統已在全國30多家醫院進行驗證,并在廣東、廣西、山東等省份基層醫療系統試點,應用到早期肺癌、肺炎等疾病輔助篩查中,有望讓低成本的篩查在社區和基層普及開來。
除了醫療,人工智能還加速改造一些傳統生產、辦公模式。比如,在完美世界控股集團,企業自主研發的內部辦公管理系統,通過整合內部數據和引入算法引擎,實現考勤、付款、報銷、預算、合同、供應鏈、資產等業務與流程的自動化管理,既滿足了防疫期間的遠程辦公需求,也大大提升企業運行效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4月初發布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產業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已全面覆蓋社會運行的基本要素,提升全局運轉效率。專家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像水、電一樣無所不在,顛覆和變革醫療、金融、運輸、制造、服務、體育等各個行業。
大顯身手,未來可期
數據采集運動員基本生命體征指標,人工智能快速提供數據統計分析結果,指揮調度系統平臺隨后完成傷情預判、響應等級、資源調度的輔助決策……在不久前進行的北京冬奧會“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上,人工智能在現場傷員傷情感知與救援中的有效應用,讓人們看到了其在未來大型運動會上大顯身手的可能。
在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領域,中國正加快追趕步伐。國務院2017年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隨后,科技部有序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截至今年3月末,中國14個市、1個縣獲批建設試驗區;至2023年,試驗區數量預計將達20個左右。
據悉,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將著重構建開源算法平臺,并在學習推理與決策、圖像圖形等重點領域進行創新。各省市“十四五”發展目標中,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被重點提及。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2024年,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場的占比將達到15.6%,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從全球視角看,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具備了很好基礎,但也存在明顯短板。”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修全表示,中國在科研產出、產業發展和政策環境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在科技領先實力、人才儲備、人工智能開源生態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業內專家建議,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亟須進一步優化布局,一是構建完善人工智能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相結合的學科體系,二是重點布局一批企業級人工智能研究院,三是打造區域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創新生態系統。
彭訓文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排行
最近更新
- 江蘇發布重大項目清單 增資擴產項目明顯增多
- 山東抓投資抓項目 新興領域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 Gucci在2月將投放 10 個“SuperGucci”NFT
- 美國銀行:美國CBDC將保持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 美股三大指數尾盤集體轉漲
- 光伏發電概念股有哪些?光伏發電概念龍頭股一覽
- The new iPad屏幕對比評測
- 電源接通延時器
- 汽車電子穩定系統(ESP)詳解
- 聯想B520一體機拆解
- 焦炭相關股票有哪些?焦炭概念股票龍頭一覽
- 增強信號 3G無線上網卡改裝拆解全攻略
- 盤點全球五大智能手機生產商 華為聯想入圍
- 三星新平板 Galaxy Note 10.1全拆解
- 智能監控防盜報警系統
- 格力電器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每年累計分紅不低于當年凈利潤50%
- 消息稱京東科技計劃2022年在港IPO,募資10億至20億美元
- 恒大集團:呼吁境外債權人不采取任何激進的法律行動
- 海航董事長劉璐因個人原因辭職,在海航已近28年
- 青青稞酒預計2021年營收增長30%-40%,四季度凈虧損超1500萬
- 2022年在港上市募資10億美元?京東科技:不予置評
- 財政部修訂出臺《財政行政處罰聽證實施辦法》
- 賣房子需要交什么稅?賣房子必須攜帶哪些證件?
- 醫保卡的使用范圍有哪些?補牙可以使用醫保報銷嗎?
- 小產權房能過戶嗎?購買小產權房有什么風險?
- 奕東電子的實際控制人是誰?奕東電子股票上市了嗎?
- 百合股份是一家什么公司?百合股份的股票何時上市?
- 浙江:爭取實施數字人民幣試點
- 支付寶被盜刷后該怎么辦?理賠流程有哪些?
- 春節假期港股休市時間是如何安排的?何時恢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