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撫順深化食用菌產業創新技術應用,科技賦能全產業鏈條

9月25日,清原滿族自治縣夏家堡鎮金家窩棚村,56歲的村民劉興斌站在地頭,冒著小雨向遠道而來的“取經團”介紹智慧養菇經驗。

劉興斌身后,是整齊排列的45棟智能數控香菇大棚。大棚里,一支支菌棒整齊排列,50多名農民正忙著采摘、分揀、裝車。

“智慧數控系統讓傳統大棚有了‘智慧大腦’,棚內自動監測調控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香菇始終在最適宜環境下生長,產量高、品質好,不愁賣。”喜獲豐收的劉興斌滿臉笑容,他今年種植的63萬支菌棒,預計產量可達55萬公斤,產值400余萬元,銷售供不應求。

劉興斌種了20多年香菇。過去,他每天得往大棚跑好幾趟,查看溫度、濕度等。如今,他直接在手機大棚數控APP上設定一個溫度區間,當溫度高于設定值時,放風器會自動拉開棚頂簾子通風降溫;溫度過低時,棚頂保暖設備就開始運行,全部實現自動化。

大棚里處處充滿科技感。棚內的噴水系統是微噴系統,可以控制10個大棚,澆水10分鐘就結束。在滅菌方面,則采用臭氧滅菌方法,既提高滅菌效率又改善了生產環境。

“生長環境好,花菇、白菇等高品質香菇出菇率自然就高,咱家香菇價格差不多是傳統香菇價格的2倍。”劉興斌說,通過技術手段與管理優勢,他的香菇中一等菇達到85%以上,一個棚純利潤能達到五六萬元,比以往多收入2萬元。

年來,撫順市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設施農業,深化食用菌產業創新技術應用,科技特派員手把手教農民科學種菇,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政府幫助咱農民建起智能大棚,有了新技術,想不富都難,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嘗到科技興農甜頭的劉興斌準備明年再建10棟大棚。

高效農業理念不只局限于種植業本身,更延伸到全市食用菌生產的各個環節。在撫順,一條食用菌產業鏈,從生產到銷售都被各項科技成果賦能:羊肚菌、玉木耳等新菌種種植成功;木耳脆片、香菇醬、食用菌飲料等深加工產品陸續上市;直播帶貨、網上銷售等銷售網絡逐漸成熟……新技術的應用,催生了一批新農民、新業態。現在,手機成了農民的“新農具”,開網店、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

關鍵詞: 遼寧撫順 食用菌產業 科技賦能 產業鏈條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