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岱家山科創城重視知識產權培育工作 已形成知識產權“五集”格局

目前,岱家山科創城內企業擁有各類知識產權超3000件,其中發明專利200件,每年各類知識產權申請量超700件。在這里孵化培育的創新成果已超2000項。

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布局沙龍”在武漢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召開。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出真知灼見。小鎮位于武漢岱家山科技創業城(以下簡稱岱家山科創城)內,此次活動是該科創城不斷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連續6年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考核評價中獲優秀、通過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復核、獲批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021年,岱家山科創城喜訊頻傳,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碩果累累。

榮譽何來?這都源于岱家山一脈相承的創新基因。

一張藍圖繪到底。21世紀初,岱家山謀定轉型升級路徑,按“校園式創業社區”模式,打造涵蓋“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創業孵化器+‘瞪羚’企業加速器”全鏈條眾創空間的岱家山科創城。

從一個創新想法開始,接續奮斗,岱家山逐步把夢想變成現實,一躍成為創新創業高地。不去“種房子”,擁抱“金點子”,岱家山科創城成功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未來可期。

工業園蝶變科創城

方向決定出路。

早在2004年,岱家山所在區域,納入城市更新范圍,一個集體智慧的決定第一次改變了岱家山人的奮斗目標。

“轉型在即,路在何方?”岱家山人都在思考。最終,他們拒絕“分錢散伙”,而是用項目征地補償款,開發建設岱家山工業園,開啟岱家山發展新紀元。一時間,為提高園區運營核心業務能力,岱家山引進了不少優質企業,園區組建招商引智服務中心,逐步培育園區運營“核心能力”。轉型勢頭正勁,岱家山又迎來第二次蝶變。

“創新永遠不會停止,創業是最長遠的就業。”岱家山認定了方向,2007年,他們決定將工業園轉型為科技創業城,并籌建岱家山科技企業孵化器,引進和孵化培育科技型小微企業。

很快,為探索園區創新、科學、可持續發展路子,岱家山一方面派出工作隊先后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的科技園學,另一方面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來現場指導,量身打造“變身”之路。

如今,在岱家山科創城,孵化器、加速器、中試基地,活力迸發。岱家山科創城打造“一谷兩園”,壯大岱家山瞪羚企業谷,做強科創小微企業園,做大岱家山專業軟件園;同時,設立高價值專利挖掘服務中心,開展岱家山科創金融財稅服務年等各項創新創業服務。

開弓飛箭,一路前行風雨兼程。悉心經營十余載,岱家山科創城已建成占地16萬方米,可提供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留學生創業園、巾幗創業中心等全鏈條企業孵化服務的“雙創”園區。

如今,園區內80%的企業靠技術創新勇闖市場。“創新創業”“專精特新”“瞪羚”“中試”這些科創人員關注的高頻詞,現在成了岱家山居民的口頭禪。

寒冬時節,走進岱家山科創城,寬敞的道路規劃有序,現代化樓宇林立的園區人來人往,標準化實驗室緊張忙碌,園區創業咖啡吧里暖意融融,岱家山科創城已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夢工廠”。

知識產權服務推動企業創新

岱家山科創城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培育工作。2017年湖北省首個知識產權科創小鎮在岱家山科創城揭牌。

岱家山科創城圍繞新發展理念、全鏈條載體、一站式服務、高層次人才、智能化產業等5方面升級,在全國率先打造“五升”知識產權生態小鎮。

據介紹,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位于岱家

山科創城,已形成集聚企業、集約資源、集中服務、集成技術和集群產業的知識產權“五集”格局。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對接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等項目,設立質量技術服務工作站等10個科創服務專項工作站,自設種子資金,并引入銀行、風投等社會資本及各類政府基金在孵化器集聚。

岱家山科創城負責人介紹,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打造“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創業孵化器+‘瞪羚’企業加速器”創新創業全鏈條眾創空間,構建以企業、人才、資金、科研機構、創業導師、中介服務機構為核心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據悉,這是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的特色所在,只要創客有理想、有創意,就可以在這里完成產品設計、培育加速等。

在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知識產權是“硬通貨”。該小鎮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創設、運用、保護、管理全鏈條服務。

岱家山科創城提供的知識產權服務遠不止如此。

李恒走出武漢科技大學校門,便帶著自己的項目入駐岱家山科技企業孵化器,并成立以綜合治理城市揚塵為主的創新型環保企業武漢毳雨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2014年,在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特聘的知識產權服務專員幫助下,李恒拿到了首件實用新型專利權。他研發的“高空噴淋”系統已在國內千個工地投用,年銷售額破千萬元。

在岱家山科創城,一大批以大學生、留學生、科技人員、連續創業者為代表的“新四軍”創客匯聚。岱家山科創城逐步構建起“基地+基金+創客”經濟生態圈,促進創新創業資源共享,實現創新創業者在這里輕松找資金、找市場、找技術、找人才、找圈子、找導師。

目前,科創城內企業擁有各類知識產權超3000件,其中發明專利200件,每年各類知識產權申請量超700件。在這里孵化培育的創新成果已超2000項。

對外合作破解發展難題

開放彰顯活力,創新贏得未來。

在岱家山科創城企業武漢釔太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中心里,數名員工正嚴肅認真地檢查儀器電路。該公司總經理楊國松介紹,他們正在裝配大米加工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糧油自動化控制系統,簡單地說就是給米廠、面粉廠提供一套包括設計、生產制造、安裝調試等在內的解決方案。”他說。

楊國松表示,他所在的行業稱得上“小而美”,雖然大家天天吃飯,但專注于該領域的企業,在武漢只有兩三家,全國范圍也不過幾十家。他表示,公司正在發力向稻米加工信息化轉型升級。據悉,該公司正與武漢輕工大學合作,研發大米加工信息化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抓創新。

這只是岱家山科創城邁大步前進的一個腳印。

日前,岱家山科創城內另一家企業武漢市整流器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整流所)將其12只可控硅功率器件組件送到武漢科技大學,通過該校壓力機安裝散熱器。

以前,散熱器由工人手工安裝,細微誤差可能導致散熱器損壞,影響產品壽命。

該公司副總經理李志宏介紹,通過壓力機壓裝散熱器,產品壽命可延長30%—50%。用壓力機壓裝散熱器是消除誤差的優選,而購買一臺壓力機動輒上百萬元,李志宏有些顧慮。

岱家山科創城聚集了290余家科創型中小微企業,80%集中在智能機電領域,不少企業與武漢整流所面臨相似的困境。

去年8月,岱家山科創城與具備檢測能力的企業,以及在鄂高校和科研院所,聯手組建“動態集成型”智能檢測服務中心。

該中心既有實體實驗室,配有工業機器人、恒溫恒濕箱等檢測設備,也可根據企業個化需求,嫁接在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設備資源。

得知李志宏的需求后,“動態集成型”智能檢測服務中心通過多方溝通,了解到武漢科技大學有一臺壓力機用于教學,教學之余使用不多。岱家山科創城工作人員立即牽線搭橋,武漢整流所按需租用武漢科技大學的設備,一舉解決發展大難題。

對內激發潛能,向外吸納智慧,岱家山科創城與時俱進,匯聚點滴力量,激活萬眾創新。

關鍵詞: 岱家山科創城 知識產權 五集格局 企業創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