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共享創新”科創灣區研討會舉行 構建“先強帶后強”的創新新路徑

2月28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線上舉辦“共享創新”科創灣區研討會,正式發布《共享創新——加速邁向全球頂級科創灣區》(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應以共享創新的范式變革,走“先強帶后強”的創新之路,共創全球頂級科創灣區,交出“科技自立自強”的新時代答卷。

軟硬雙驅、數字經濟牽引

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特別提到,“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今年1月,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粵港澳大灣區以“制造基底+創新基因+數字基礎”為三大底座,加快走向“智造+智創”雙中心驅動的新時期。

《報告》通過與舊金山、東京、紐約三大灣區的對比,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位勢”應是:以軟硬雙驅的數字經濟為牽引的科創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舊金山灣區科研尖峰和數字科技尖峰的身影、有東京灣區硬件創新的特征,也有紐約灣區數字融合驅動的色彩。在華為、騰訊、廣汽、美的等各領域“科創突圍尖兵”引領下,粵港澳大灣區“科研尖峰+技術轉化”的科創生態、“巨頭擎引+硬件創新”的產業生態、“臺驅動+創業孵化”的數字生態加速形成,形成創新合力,新技術、新模式在這里孕育,成就了粵港澳大灣區在國際灣區中的獨特科創“位勢”。

共享創新的核心是“先強帶后強”

《報告》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應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大灣區市場化創新特征、數字經濟特、龍頭企業所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本底,以共享共建共創為方向,構建“共享創新”的科技自立自強新范式、“先強帶后強”的創新新路徑。

《報告》認為,共享創新的核心內涵在于“先強帶后強”:在城市和區域層面,大灣區各城市在充分利用產業基底的基礎上,廣深港澳領銜,打破城市間區隔,共建“環灣科創帶”,打造區域協同共生格局,實現共享創新的“全地理支撐”。在產業和企業層面,華為、騰訊等龍頭科技企業要以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擔當,以開放共享的情懷和責任,攜手中小科創企業,實現共享創新的“全行業參與”。

《報告》指出,相比歐美巨頭,粵港澳大灣區大企業還不夠大、不夠強。2020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50強中,舊金山和紐約灣區分別有16家和9家企業,而粵港澳大灣區僅2家上榜。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百強中,舊金山灣區34家,粵港澳大灣區僅5家,總體仍是“量質齊低”。另一方面,要支持龍頭企業主動擔責,大企業更要有大作為,承擔起“先強帶后強”的關鍵角色作用。《報告》指出,大科技企業中,以華為為代表的“硬科技”,和以騰訊為引領的數字臺,要形成雙輪驅動、同向發力,攜手中小科創企業,主動承接、出色完成國家與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做大產業創新“榕樹效應”

《報告》分析認為,共享創新要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兩大戰場。在科技創新方面,推動打造“科技龍頭+科研巨頭”的源頭創新生態。鼓勵騰訊、華為等科技龍頭企業和中國科學院、鵬城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形成“強聯系”“強綁定”,推動人才、資金、設備等科研要素更高效配置,實現從專利業務等領域合作走向共享創新的深度嵌入。

在產業創新方面,推動“軟硬大小”企業融通共創。一方面,不斷做大“龍頭企業+中小企業”的產業創新“榕樹效應”,培育更多如華為開發者、騰訊數字生態、廣汽智聯等產業融通形態;另一方面,支持“硬件企業+內容企業”協同創新、數實融合,推動騰訊、華為、中國安、中國電子與比亞迪、富士康、美的等打造數實融合標桿示范,促進硬件設備和數字內容的價值協同,通過數字能力全產業鏈嵌入,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加快大灣區產業經濟從制造生態向數字生態轉型。

關鍵詞: 共享創新 科創灣區研討會 先強帶后強 產業創新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