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科技 > 正文

打通高??蒲谐晒D化“最后一公里” 加大對中試熟化的支持

“高??萍汲晒D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國高校科研比較側重于應用,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狀況要好于一些發達國家。但我國科研成果產業化、與市場對接等能力還有待提升。”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盡快攻克這一長期存在的難點,他建議高校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技術創新平臺,建議政府加大對高??萍汲晒性囀旎闹С?,同時加強科技成果中試、工程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高??蒲谐晒麘棉D化有待提升

“我國高??蒲薪涃M中,橫向經費的占比高于美國高校20多個百分點,而基礎研究經費在研發經費中的占比低于美國高校20多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高??蒲斜容^側重于應用,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狀況并不差,應增強自信,不可妄自菲薄。”張煒告訴記者。

然而,在張煒看來,我國高??蒲谐晒麘棉D化、與市場對接方面的能力還不夠強。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有待進一步強化,還沒能夠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投資主體、轉化主體、資本主體、生產主體和市場主體,需要加強科教融合、產教融合。

二是中試平臺的責任和任務落實不夠,目前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尚不具備中試的條件,而一些企業又不愿意投資“中試環節”,特別是缺少細分領域的中試公共服務基地(平臺)。

三是相關體制機制還沒有完善到位,盡管目前賦權改革有效解決了“有沒有權轉”的問題,但是職務科技成果定價低或轉化失敗,仍然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風險,“不敢轉”顧慮尚未完全消除。現行評價體系中對成果轉化產生的社會貢獻和經濟價值認可度還較低,科研人員“不想轉”的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

此外,為保證科研人員全程參與成果轉化,投資人和企業要求科研人員投入部分現金,以“技術入股+現金入股”方式實現利益捆綁和風險共擔,“缺錢轉”成為又一難題。

張煒告訴記者,西北工業大學注重發揮學校較強的應用研究和系統集成創新能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成果轉化新模式,成功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學校在組建成果轉化企業時秉持“專業人做專業事”的原則,由投資者組建專業運營團隊,負責企業具體經營管理;由學??蒲袌F隊負責人擔任首席科學家,負責企業技術發展規劃。

打通高??蒲谐晒D化“最后一公里”

針對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共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張煒建議加快總結和推廣高校校辦企業改革經驗,在清理整頓和規范管理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其在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資本化過程中的作用;加快推進全面創新試點改革,及時出臺肯定和鞏固改革成績的政策措施。

同時,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推進、持續用力:

一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構建技術創新平臺。建議從企業需求、市場需求出發,發揮企業出題者的作用,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等,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近年來,西工大先后與相關行業頭部公司成立創新實驗室,開展前瞻性、原創性、探索性的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工作,并參與西北有色院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形成新的增長極。

二是加大對高??萍汲晒性囀旎闹С?。建議政府以科技項目或基金的方式,支持高??萍汲晒性囀旎?、二次開發,以該科技成果是否轉化和轉化成效作為項目驗收條件。西北工業大學與西安市科技局聯合設立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將成立學??萍汲晒D化企業作為項目驗收條件,該項目支持的12個項目中,已有7個成功落地轉化。

三是加強科技成果中試、工程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議深化官產學研金合作,依托大學科技園等載體建設面向產業發展需求的科技成果中試服務平臺,并加大開放共享力度,促進更多成果成熟化和工程化。西工大在陜西榆林建成國內第一個面向全行業的專業無人機系統試驗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大學科技園已啟動建設智能制造數字孿生應用公共服務平臺、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等中試基地。

關鍵詞: 高校科研成果 成果轉化 最后一公里 中試熟化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