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科技 > 正文

焦點滾動:從崛起到盛放,國漫的過去式與未來時

作者|耳東陳

監制|吳懟懟


(相關資料圖)

2023年,是中國動畫誕生的第101年。

在國漫新百年的節點上,年番動漫《斗羅大陸》第一季完結,粉絲與《斗羅大陸》攜手編織出了一幅巨型的國漫成長陪伴圖。這是自2015年「國漫崛起」提上議程后,年番動漫交上的一份高分答卷。

窺年番一斑,可見技術驅動產能的行業實績。

與此同時,《左手上籃》和《鏢人》先后熱播,則是國漫技術與藝術帶動風格化作品的代表。

相較于動漫作品曇花一現的2010年代, 如今環顧整個國漫產業,不論是總產值已突破2200億元的市場規模,年播超過200部的年產量,還是卷入國漫的億級用戶,都在昭示著,國漫已然走過了「崛起」的發展期。

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經歷過小眾品類單打獨斗的拓荒期,隨著平臺、技術、人才的不斷涌入,國漫在實現規模化、系統化、產業化的路上不斷前行,如今談到國漫,單點談論某部作品的階段已過去。

隨著部分內容實現規模化量產,動漫IP與消費文化緊密捆綁,國漫產業化便成了繞不開的議題。

站在新百年的開端,是時候談談國漫產業化現階段的成就、挑戰與機遇。

01

國漫找到命定風格

動漫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品,內容與商業是它的一體兩面。內容是辨識度,商業是價值力。

產業化內容,意味著給內容貼上類型標簽。在類型的框架下融合、突破,但類型氣質,是內容底色。

而內容底色決定了創作土壤肥沃與否,典型如喜劇片、愛情片的生命線,比帶有時代局限性的黑幫片和西部片更綿長。

國漫從單一作品出彩到行業持續不斷產出,經歷了尋找故事共性到達成故事共識的過程。

那么國漫的內容底色是什么?

很長一段時間內,它被籠統概括為中國制造的動漫。產地是最大特征,此外,這種文化產品沒有明晰的畫風,沒有帶辨識度的敘事方式。

后來,隨著《大圣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傳統文化再演繹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國漫開始瞄準中式神話的疆土。

以騰訊視頻為首的視頻平臺們入局動漫后,在中式神話之外,用當代中國網文IP,開辟了國漫的另一重奇境險象。

長篇巨制的玄幻小說是網文動漫化的重地,故事內核往往繞不過冒險奇旅下「立德立志立學立功」的傳統價值觀。《斗羅大陸》《斗破蒼穹》《完美世界》等是典型。

漫改通常青睞武俠原作,亂世是敘事背景,廟堂與江湖之爭下,對人性幽微的探索,逃不出中式哲學觀的辯證包容。典型如《鏢人》《枕歌行》。

作為國漫的兩大故事源頭,網文及網絡漫畫,因其生長于中文互聯網語境,長期受中式思維和傳統文化影響,所以不論故事瞄準東方奇幻再或武俠世界,總是帶著獨屬于中國的精神品質。

至于原創動漫,近年呈現出百花盛放的態勢,更拓寬了「講好中國故事」的邊界。

《眷思量》構建的世界觀,被豆瓣網友譽為國漫界《紅樓夢》。《左手上籃》除了顯而易見的青春熱血,還有觀照現實的意味。

古有「文以載道」,現如今,看國漫基本盤,你會發現,雖然口碑國漫題材各有差異,故事源頭各不相同,但已逐漸形成「漫以載道」的趨勢。

有江湖的俠肝義膽,朝堂的爾虞我詐,也有玄幻之境的一往無前,包含因果輪回,包容人性善惡。最終突破了產地標簽,找到了根植于中國土壤的命定風格。

于國漫產業化而言,依托于中式哲學觀敘事,是國漫趟出的區別于其他動漫的自我風格。

在內容可持續化上,符合文化基因的標簽,是未來產業化有序發展的前提。

02

技術與藝術共建內容參考系

談動漫產業化,在內容側,敘事能力只是必備要素之一。

于動漫而言,故事內核是橫坐標,視覺效果是縱坐標,兩者相結合,才算搭建內容參考系。

過去,行業面臨產能低、技術壁壘高的問題,經過幾年發展,已在逐漸改善。

上海電視節期間,騰訊視頻動漫組織了一場圓桌沙龍。

參與過漫威系列、《星球大戰》等多部科幻巨制的倍視傳媒創始人兼CEO Chris Bremble談到技術,直言「突飛猛進、快速運轉」。

典型特征是,全球合作越來越容易,合作模式趨同,文件能夠統籌,時間線越拉越短。

這并非單一從業者的感受,把目光拉回內容場,能看到騰訊視頻動漫從只能承載一部年番動漫,到如今有《斗羅大陸》《斗破蒼穹》《完美世界》《一念永恒》等多部年番作品。

事實證明,在當今大環境下,技術驅動產能已是現實。

但這并不意味著國漫創作,所向披靡。

Chris Bremble說,「技術不斷迭代和成熟,也給藝術家帶來了非常多的壓力,因為它們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

具體到單個項目創作,會發現除去技術壁壘,動漫最終實現風格化內容呈現,需要題材和視效相得益彰。

這不僅要求在技術端做加減法,還是題材與視效之間的匹配題。

簡單來說,3D年番《斗羅大陸》成為國漫第一IP,并不意味著所有年番都3D適配。

同團隊在制作年番《一念永恒》時,結合題材的成長性和少年感,最終決定用2D呈現。

技術永遠是為故事錦上添花的手段。

硬核武俠《枕刀歌》,在前期策劃時,結合題材想好了用什么樣的載體去傳達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再把符合中式審美視效的訴求,放入到工業化的流程當中,先用2D效果進行藝術化表達,再用3D工業流程輔助藝術化的完整表達。最終保留了打戲線條的粗糲,古代畫面的寫意,三渲二技術的應用,又加速了生產。

至于2D+3D的《龍族》,則在人物動態靜態不同情形中,選擇2D 3D各自擅長呈現的領域,最終為好內容服務。

能夠看到,過去這些年,國漫通過一部部作品的風格化試水,在逐步搭建內容的參考系。這是因為,隨著技術迭代越來越快,表面看是從業者選擇變多,實際試錯成本也在不斷增加。

一個充足參考樣本構成的參考系,在越來越復雜的產業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

于產業而言,參考系意味著標準化,在創作初期,參考系是指明燈,到創作酣時,參考系是用來突破的天花板。它是內容產業化的效率提速器。

03

從民族到世界的商業化機遇

內容之外,聊國漫作為文化商品產業化是否成熟,繞不開跨界合作和全球化兩大指標。

目前,國漫在國內市場的商業價值,已經逐步凸顯。

2017年,漫粉還在為葉修和麥當勞的聯名落地而歡呼,到了2023年,冰紅茶在《左手上籃》中完成內容共創的同時,主創團隊為動漫中的大明星許星悠,規劃了在三次元營業的虛擬偶像路。

單一動漫IP掘金的故事我們此前談過不少,依托著品牌作用力,多個IP夢幻聯動完成商業拼圖的故事,近年也成常規玩法。

國漫作為內容營銷的重要場域,在三次元世界的商業價值已無須贅述。

但墻內開花并不代表動漫產業化成熟,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是國漫產業化下階段的任務。

此次圓桌沙龍中,動漫出海被頻頻提及。隨著國漫產業化逐漸成熟,中國風影響世界動漫的暢想,其實亦有現實基礎。

據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白皮書》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用戶數量已達到3193.5萬。市場規模接近5個億。

大熱網文類型(修真玄幻小說),與網文國漫化小說類型高度重合。這說明國漫出海,有現實粉絲群體存在。

在文化商品中,視覺化商品天然滯后于文字類商品,但文字類商品潛移默化塑造的人類認知,卻決定著視覺化商品的長線生命力。

海外對中國文化的印象,經歷過對于傳統中國風孜孜不倦的觀望和誤讀,近兩年終于迎來Netflix、A24對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色的東亞情感關系新探索。

種種跡象表明,外部世界對中式底蘊的窺探欲,從未停歇。

對于國漫出海而言,迎合外部想象,或許是短期拓寬全球化的路徑。

但長遠來看,堅持長期有耐心,堅持文化自信,才是國漫新百年的全球化路。

根植于中式哲學觀的國漫,或許短期內面臨著文化差異下的理解困難,但文化最是潤物無聲,這是一條需要構筑長期價值、并且長期有耐心的征程。

未來,國漫在技術助推下,與藝術有了更好融合,中國動漫在世界的黃金時代,或將水到渠成。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