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科技 > 正文

陜西寶雞鳳縣:做好“土特產”文章 當前速讀

盛夏時節,陜西寶雞鳳縣平木鎮劉家莊村上,楊慧俠一家一大早就開始盯著圈舍監控電腦屏幕,屏幕另一端,剛出生的林麝幼崽在母親的舔舐下嘗試獨自站起來。“最近是林麝的繁育期,今年家里養的林麝一共生了7只幼崽,加上年初賣的麝香,一年收入差不多20萬元,但跟我們村里養殖大戶比起來,我家賺的都是少的呢。”楊慧俠笑著說。據介紹,目前該村共有268戶,養殖林麝的就有146戶,林麝存欄2860頭,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24元,林麝產業收入占55%以上。

近年來,鳳縣把林麝養殖產業作為聯農帶農促進增收的重要支撐,通過“自養、代養、寄養、合養、飼草、務工、麝區共養”七種模式,將農村群眾充分嵌入林麝產業鏈條。


(相關資料圖)

“成熟雄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就是麝香,是名貴的中藥材,目前收購價格大概在400元/克。雌麝雖然不產麝香,但是有產仔的經濟價值。一對種麝市場價格在6萬-7萬元。一只公麝每年可產麝香15-20克,母麝可產仔1到3只。我們公司一年賣種麝和麝香的收入合計有800萬元左右,養殖收益很可觀。”談起林麝養殖的收入,海興林麝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徐紅波細細算著賬。

目前該縣有林麝養殖企業46家,養殖分廠1082戶,產業基地31個,顆粒飼料加工企業1家,生態飼草林6107畝,從業人員4000余戶1.09萬人,帶動脫貧戶1792戶5064人,年人均增收4500元。全縣林麝養殖規模從2020年的1.8萬頭增長到2.8萬頭,麝香年產量從80公斤增長到180公斤,種麝價格從每對4萬元左右上漲到6萬-7萬元,麝香價格從350元/克上漲到400元/克,實現了規模、產量、效益“三個增長”。

“我以前在福建打工十幾年,平均每個月收入也就是5000多元,除去租房和日常開銷,基本沒存下幾個錢,也照顧不上家里。自從三年前回老家開始在顆粒飼料廠上班,每個月收入4000多元,不但能攢下錢了,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這兩年我家也開始養林麝了,以后收入會越來越好。”說起返鄉就業帶來的變化,在陜西盛林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的溫燕芳很是感慨。

為了調動全縣群眾主動參與林麝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真正實現產業興、農民富的美好愿景,該縣共投入各類財政資金6530.08萬元,建設林麝產業示范基地12個、村集體林麝產業基地31個,修建圈舍5.4萬間,出臺了林麝貸、林麝政策性保險等扶持政策,建立了農戶、合作社、村集體、企業共同參與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群眾增收“三贏”。

“鳳縣的林麝養殖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養殖規模全國最大,技術水平全國領先,富民增收的作用很突出,未來發展的前景非常好。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充分運用系統思維、鏈式思維、創新思維、投行思維,聚焦種群優化、技術研究、產業升級等關鍵問題,建設林麝基礎工程研究中心、林麝疫病防治中心、科技推廣中心“三個中心”,一所林麝醫院,一家林麝產業發展平臺公司,一家林麝顆粒飼料加工企業,進一步健全完善產業配套體系,推動林麝產業持續健康高效發展。”鳳縣人民政府縣長蔣鈴說。

除了林麝養殖,花椒種植也是鳳縣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增收的一大抓手。“這顏色慢慢紅上來了,等到下個月成熟采摘季,鮮紅、粒大、肉厚、有雙耳的大紅袍可是市場‘緊俏貨’。今年收成不錯,收入幾十萬元沒問題。”看著眼前的花椒種植園,鳳縣雙石鋪鎮十里店村民、鳳縣梅花瓣花椒合作社理事長朱寶平開心地說。

據統計,鳳縣目前花椒留存面積7萬畝,年產干椒4000噸,產值達到4.7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6300元。紅火的花椒產業不僅裝滿了當地椒農的“錢袋子”,也帶動周邊市縣務工人員成為花椒采摘工。

“花椒一成熟就必須在幾天內盡快采摘晾曬,所以光靠家里人采摘根本不行,有采椒工人幫忙,很快就采完了,這樣我們就能盡快對椒園進行秋季管理,為來年豐產做好準備。采椒工根據熟練程度,一天的工錢是150-200元不等,一個采摘季過去,收入還不錯。”朱寶平說。

“我們現在一方面抓質量提升,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專業合作社牽頭,向群眾培訓指導科學種植管理技術,組織實施花椒標準化示范園建設和低產園改造。另一方面抓綜合收益,對缺勞力、缺技術的農戶,通過村集體流轉、合作社托管等方式,讓椒園不荒廢、群眾有收入,村集體經濟也得到了發展。去年我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8萬元。”鳳縣雙石鋪鎮陰灣村黨支部書記王殿華說。

據了解,鳳縣近年來依托花椒、林麝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探索“財政+金融+村集體經濟壯大+主導產業培育”、“農戶+村集體+專業合作社托管”等行之有效的辦法,系統解決土地、資金、技術等問題,有力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縣66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年收入100萬元以上村3個,50萬元以上村16個,20萬元以上村24個。

“鳳縣以林麝、花椒為代表的‘土特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聯農富農的作用日益明顯,但作為山區縣,還存在特色農業發展規模小、市場化組織化程度低、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距離農業現代化這個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為此,我們以村集體經濟發展為紐帶,積極探索推行村村聯建、村社聯建、村企聯建‘三聯共建’發展模式,通過以強帶弱、抱團發展,充分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完善產業體系,打破過去單村獨組、單打獨斗的舊格局,走出一條企業帶動、村集體搭臺、市場化經營、組團式發展的新路子。下一步,我們將把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生物醫藥、農旅融合等關聯產業,持續做優做強鳳縣特色優勢產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鳳縣縣委書記張揚說。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