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科技 > 正文

“音樂街區”里的“走四百”,聽她講述梧桐樹下的治理故事

為了進一步展示新時代基層社區工作者擔當作為精神風貌,發揮“四百”走訪工作中的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近日,湖南街道結合區民政局的相關工作要求,開展了街道“小巷總理大聲說”風采展示活動。

“音樂街區”里的“走四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海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特殊音樂街區的誕生,為湖南街道汾陽片區的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金蕾工作的湖南街道淮海居民區,就地處音樂街區中心位置,浸潤在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音歌劇院、上交音樂博物館等具有濃郁文化底蘊的環境中,是一個文保、歷保建筑居多,老洋房與舊小區并處的居民區。在金蕾看來,淮海居民區不僅是一個充滿文化韻味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大家庭。

淮海居委干部開展“走四百”工作

除了文化氣息濃郁,淮海居民區的另一特色,就是老齡化程度非常高,常住人口中的60歲以上群體占比高達41%。如何讓“老寶貝”能在社區里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是金蕾和同事們始終在思考的問題,也是居民區開展“走四百”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

為了通過“走四百”真正“走”出居民幸福感,讓街區治理與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相融合,居委干部們始終把“知情、解難、暖心”作為自己的工作信條,金蕾笑著說,大家都變成了“婆婆嘴 飛毛腿”,不僅有與居民面對面、心連心的細心和耐心,更有察民情的聽力、走社區的腳力。

金蕾對轄區內老年群體、特別是孤老、獨居、純老家庭老人的基本情況了然于胸,但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實際狀況、期盼與需求,她依舊不懼酷暑、風雨無阻地走進每家每戶,聆聽老人們的心聲。

在這期間,最讓她感動的,是居民區大家庭的凝聚力。在走訪中,有的居民說:“音樂街區很好,但年紀大了不能常去看。”也有居民反饋:“腿腳不便走不遠,沒辦法外出看病。”“希望社區里多開一些養生講座。”

居民多樣化的需求如何得以滿足?居委干部沒有退縮,在湖南街道的支持下,淮海居委主動尋找熱心居民,對接共建單位。令金蕾和同事欣喜的是,倡議一經發出,就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

居民區內開展小型音樂會

為了給居民帶來更多音樂的熏陶,居住在淮海居民區的《梁祝》作曲者何占豪、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上海國樂研究會江南絲竹繼承人孫文妍、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江南絲竹傳承人何小棟主動站了出來,紛紛成為社區能人和志愿者,立足居民需求,與居委會一起策劃,編排通俗易懂的曲目,在居民中先后開展了多場“江南絲竹普及講座”“古箏鑒賞會”。孫文妍還不顧自己80多歲高齡,帶領團隊參與社區“共悅共享”小型音樂會,用行動拉近了音樂與居民的距離。

共建單位為居民開展醫療服務

為了緩解居民的就醫和健康需求,共建單位區醫保局積極發揮共建優勢,為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志愿服務。上海市氣功研究所、滬申五官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健康“天團”也紛紛響應號召,走進居民區,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共建單位為居民科普中醫養生知識,演示八段錦技巧與動作要領,開展眼部檢查、現場驗光、血糖檢測、現場霧化體驗等,琳瑯滿目的便民服務讓居民感受到“走四百”帶來的深度和溫度。

把一樁樁群眾“急難愁盼”,變成一件件落到實處的暖心事,這讓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提升,也讓金蕾和同事們備受鼓舞。“社區工作需要我們用心傾聽、用情做事,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讓社區工作‘活起來’。”金蕾說:“我和同事們將繼續用兒女之心、用兒女之情,擦亮‘走四百’好品牌。”

湖南街道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