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落實“六穩” 核心要抓住“穩金融”

“穩金融”是基礎,只要金融穩住了,其他“五穩”就可迎刃而解;如果金融穩不住,一旦出現金融風險或金融危機,其他“五穩”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

近日,參加“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的各領域專家,圍繞“如何實現‘六穩’,保持經濟長期向好”主題,針對宏觀經濟、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發表了富有真知灼見的觀點或看法,引起經濟界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此次年會中心議題是如何處理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相互關系,達到提振市場信心之目的。“六穩”是2018年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不僅是2018年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指針,也為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定下了基調。

當前中國要落實“六穩”工作,更好地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和持續增長,關鍵是要抓住“穩金融”這個核心。“穩金融”是基礎,只要金融穩住,其他五項工作就可迎刃而解;如果金融穩不住,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其他“五穩”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更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六穩”囊括中國經濟的基本內核或要素,六大經濟要素雖然缺一不可,不可偏廢,但始終有主次之分和先后之分。金融是推進各項經濟要素得以發揮作用的“助燃器”;如果沒有金融來推動,其他五個因素就很難發揮正常的作用。因此,“穩金融”絕對是“六穩”的核心。

只有端正金融經營與發展的理念,按照中央政府宏觀決策嚴格認真地優化配置各類金融資源,消除金融唯利是圖、脫實向虛、監管套利等不當行為,就能把去產能、去杠桿等工作做到位。去杠桿首先是金融去杠桿。唯有如此,中國經濟才有可能實現從粗放向集約、從低質量低效率向高質量高效率轉型,其他“五穩”才能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國經濟才有可能步入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金融出問題、金融資源錯配導致經濟發展難回正軌的深刻教訓是有過的。近年來,金融市場亂象引發金融業失序,金融業大量信貸資金脫實向虛或“空轉”,清除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的效果大打折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并不明顯,實體經濟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另外,資本市場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導致上市資源錯配,資金無法提供給優質企業,限制了國內各類經濟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功能的充分發揮。

金融在配置資源中的互補功能也十分明顯。不少與會專家指出,不應消滅非正規金融部門。他們認為,影子銀行、金融科技雖然造成了一些風險,但實質上是金融市場化的產物,金融科技還提供了新的普惠金融方案,這些功能對解決當前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確實起到有效的彌補作用。比如,普惠金融手段更能滿足對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創業者的資金需求,這是正規金融機構所無法做到的。金融在解決全社會金融服務短缺和金融服務有效需求不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推動中國就業增長、擴大稅收的作用不可小覷。

總之,金融穩了,就能端正金融服務方向,確保正確的金融資源配置。在金融資源優化的情況下,國內投資環境可得到極大改善,企業正常生產或轉型升級需要的金融支持方可得到滿足。企業發展了,“穩就業”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反過來又推動企業發展,吸引民間投資增長,優化中國經濟的環境,為吸引外資創造條件。在國內外投資大幅增長的前提下,穩定中國外貿自然不是難事。由此來看,在“穩金融”的驅動下,其他“五穩”就可順利實現,“穩預期”也就順理成章了。預期穩了,民心就穩了,社會也就穩定了。

關鍵詞: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