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共議內容生態治理

直播間低俗表演、“誘導打賞”、封禁主播借殼復出……網絡音視頻及直播行業發展迅猛,為我們的生活不斷注入新力量、帶來新創想,但傷害網絡內容生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象仍時有曝光。

音視頻直播平臺存在哪些內容痛點?如何標本兼治、管建并舉,為音視頻直播行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12月2日,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的“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上,與會專家共議內容生態治理,助力音視頻商業向上向善,還網絡清朗空間。

痛點:四類違規行為須警惕

數據顯示,2020年音頻市場用戶規模將達到5.42億,而且多為“90后”群體。在語音社交玩法深度發酵的同時,“軟色情”等違規不良內容也在趁機侵蝕著優質內容的骨血,甚至將線上危害轉移至線下。

自2019年12月起,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對音視頻直播行業的100余家平臺展開為期一年的持續監測,最終形成《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將發生在平臺內的主播常見違規行為歸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沉疴已久的直播間低俗表演、傳遞不良價值觀等行為;第二種是主播及其經紀代理的“誘導打賞”行為;第三種是利用直播間等公開渠道售賣違規資源或者色情服務;第四種是已遭平臺甚至行業封禁主播通過換馬甲、換平臺借殼復出,比如,注冊小號、采用“變聲器”以身犯險。

在內容審核方面,行業審核能力參差、中小平臺審核力量薄弱、審核團隊馬虎的問題依然存在,最鮮明的表現是對舉報處理的響應遲緩。今年7月,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曾對13家直播平臺的舉報便捷度和反饋效率進行實測,在舉報部分直播間低俗內容后,12小時內有8家平臺作出回應,38%的平臺沒有回音,部分平臺雖通過私信告知用戶已接收到舉報,但48小時內均未給出任何后續進展消息。

治理:豐富違規場景庫以判別違規內容

播客發布“軟色情”內容、語音聊天室色情表演……音視頻直播行業如何實現安全與發展的平衡?在數美科技創始人、CEO唐會軍,快手社區安全事務總監陸興華等看來,音視頻平臺治理“軟色情”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極端特殊場景識別較困難,違規內容不斷裂變且形式多樣,亞文化衍生新的語言體系使平臺捕捉難度變高等。

關于“軟色情”屢禁不止的建議,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洪生指出,一方面應不斷豐富違規場景庫、案例庫,把更多可能性納入到低俗內容判別標準中。同時,建議重視對軟色情灰黑產打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石月表示,平臺需要發揮關鍵作用,加強平臺文字、圖片等內容監控技術,加大語音審核巡查的研發,提升正面、高質量內容輸出等。

“我們講青少年保護更多是從成年人的視角,有時可能會保護過度或者偏向。”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強調,在保障思路上,需要從未成年人視角入手,與其他治理體系做好協同。法律規范、制度銜接非常重要,機制建設要立足有效的、先進的技術研發,也需要有權益保護理念。(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關鍵詞: 音視頻直播 綠色內容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