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

“氣候系統變暖是毋庸置疑的,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控制的。”22日,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啟動暨碳中和科學問題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小曳說。

張小曳表示,人類活動是通過向大氣中排放了過量的大氣成分,影響了地-氣系統的輻射收支和云來影響天氣和氣候變化的。原來地面系統輻射是平衡的,大氣成分增加會使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具體到每平方米的這個點兒上是儲存還是損失了一部分能量,亦或是消失了,就需要科學的監測。

為此,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當天正式啟動。張小曳具體介紹了中心建立的背景、意義及組建方案,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氣象局牽頭組建“碳中和”中心意義重大、方案可行,并為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

據介紹,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的發展目標,包括發揮氣象部門優勢,在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關鍵技術上持續創新;研發綜合天空地一體、標準化、長期和高精度的雙向區域碳循環綜合監測和評估方法;支撐城市碳收支的測量、報告、核查,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提供科學依據;打造一支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創新研究團隊。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表示,中國氣象局一向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積極發揮基礎性科技部門的支撐作用。未來將繼續集中專家資源,從氣候變化科學角度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評估能力,為國家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提供更多科學支撐。他強調,要以氣象觀測站網為基礎,完善大氣本底站、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建立系統、完備的溫室氣體綜合監測網;完善科學評估方法,深化科研分析,提升碳綜合監測、評估能力;加強部門間合作,共同提高科學研究水平。

據悉,氣象部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設溫室氣體觀測站,開展持續觀測、分析并逐步形成溫室氣體監測網。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圍繞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需求,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方案,指導和支持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的建設和開展工作。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5位院士,中國氣象局及有關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以及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等部門領導,通過線上或現場方式參加會議。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關鍵詞: 溫室氣體 碳中和監測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