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萬物互聯 智慧海南”研討會:共探衛星物聯網產業發展

“衛星物聯網將基站建在天上,不受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的影響,具備全天候的服務能力,是我國發展萬億級物聯網產業關鍵的基礎設施。”中國工程院院士候立安說道。

1月23日,“萬物互聯 智慧海南”研討會在海口舉行,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城市經濟會、中國無線電協會等科研院所、協會,海南省科技廳、工信廳等單位有關負責人和企業代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同圍繞衛星物聯網展開交流。

衛星物聯網是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將“基站”搬到天上,使之成為地面物聯網的補充和延伸,能夠有效克服地面物聯網通信能力的不足,并具有覆蓋地域廣、傳感器空間不受限制、全天時全天候工作、系統抗毀性強、易于向大范圍運動目標提供無間斷的網絡連接等優勢。應用的場景主要有:海洋目標監控跟蹤、交通和物流跟蹤檢測、環境污染保護監測、森林防火監測、野生動植物監測、飛行器跟蹤等。

“根據專業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將有1億至2億臺物聯網設備有接入衛星的需求。”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秘書長、中科院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峰認為,低軌衛星物聯網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并呈現出低軌衛星與物聯網協同發展,高低軌聯合提供衛星物聯網新型解決方案,低軌衛星物聯網與地面物聯網實現優勢互補等發展趨勢。

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強認為,當前的物聯網覆蓋范圍不夠廣,無法覆蓋人口稀少的地區,特別是海域和空域的覆蓋,衛星物聯網是突破地面物聯網覆蓋瓶頸的有效途徑,實現更大范圍的物聯網連接,讓物聯網的應用不受制于網絡覆蓋的問題。

“海南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海洋環境的保護任重道遠,衛星物聯網對海南海洋環境的監測具有重要的作用。”談及如何讓衛星物聯網對海南海洋環境發揮作用,侯立安院士如是說。

候立安介紹,目前物聯網在水環境的治理上取得良好的成效。衛星物聯網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城市供水、智慧城市等方面同樣發揮重要。他認為,在未來海南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衛星物聯網與傳統環保技術的深度融合,建設海、陸、空全方位的環境監控系統。

實習生 葉作林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關鍵詞: 衛星物聯網產業 智慧海南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