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報告:2020年收到手機詐騙舉報2656起 人均損失11345元

騷擾電話接不完,垃圾短信堆成山,莫名其妙手機被扣費,詐騙還玩起“劇本殺”。在2020年,你碰到過上述涉嫌手機詐騙的情況嗎?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360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手機安全狀況報告》顯示,2020年收到手機詐騙舉報2656起,其中被認定為具備詐騙情形的舉報1340起,涉案總金額達1520.2萬元,人均損失11345元。

金融理財詐騙最“高危”

報告稱,從詐騙類型看,金融理財、虛假兼職、身份冒充等詐騙屬于高危詐騙類型;交友、賭博博彩詐騙屬于中危詐騙類型。

金融理財類詐騙是舉報人數最多的類型,占比最高,達23.4%;其次是虛假兼職詐騙,占比18.4%;排第三是交友詐騙,占比15.8%。

從涉案總金額來看,金融理財類詐騙總金額最高,達482.9萬元,占比31.8%;其次是身份冒充詐騙,涉案總金額393.2萬元,占比25.9%;虛假兼職排第三,涉案總金額235.5萬元,占比15.5%。

身份冒充類詐騙造成的人均損失最高,約2.5萬元。這類詐騙主要以冒充客服為主,通過電話、短信等渠道冒充官方平臺客服與用戶取得聯系,借以釣魚網站套取用戶銀行賬戶信息,盜刷受害人銀行賬戶資金或直接以訂單異常、快遞丟失、商品質量存在問題需退款等借口誘導用戶直接進行轉賬。

報告指出,社交平臺正在成為詐騙者“釣魚”受害者的重要渠道,在2020年手機詐騙的接觸受害者的渠道中,社交類占比最高,達到了42.9%。詐騙者利用陌生人交友的社交平臺、二手交易平臺、直播類短視頻平臺等渠道與受害人進行接觸,防不勝防。

90后、00后是受騙主要人群

在網絡詐騙舉報用戶中,90后的手機詐騙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總數的37.5%,是不法分子從事網絡詐騙的主要受眾人群;其次是00后,占比為28.7%;80后占比為24.1%。

而在人們印象中更容易遭受手機詐騙的70后和60后人群,僅占比不到10%。

雖然90后受騙人數較多,但人均損失較低。60后一旦落入網絡騙局,則會損失慘重,人均損失超過兩萬元。

報告分析,00后受騙人數較多,但是人均損失較低,在面對高傭金兼職、低價商品等誘惑時抵抗力較低,容易遭受網絡兼職、網游交易、虛假購物等詐騙。

90后舉報最多的類型為交友、金融理財、虛假兼職類詐騙;80后更容易陷入網絡借貸的陷阱,深受金融理財、交友、賭博博彩等詐騙騷擾;60、70后對于反詐騙的知識了解較少,且相對擁有更多的閑置資金,更容易落入虛假投資等騙局。

報告還指出,黑產供應商出現了可以為博彩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包網”平臺,詐騙者還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挖掘等新技術應用于詐騙實施,使通訊聯絡手段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隱蔽化,詐騙信息傳播更加精準有效。

安全專家表示,與黑灰產的戰斗將是一場漫長、艱苦的拉鋸戰,未來將會長期處于動態博弈的狀態中,用戶需要提高警惕,防范AI、大數據等高科技網絡詐騙。(記者 吳濤)

關鍵詞: 手機詐騙舉報 人均損失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