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寧夏兩大外送工程送電量年均增長率26.83%
2011年2月28日,世界首個±660千伏電壓等級的直流輸電工程——銀東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將寧夏的能源資源以直流輸電形式送到山東。
銀線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這一通,開創了寧夏電力大規模外送的先河,開啟了山東電力大規模接收外電的新紀元,也打通了我國“西電東送”的北通道。
6年后,另一條直流外送大通道——靈紹±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將寧夏與浙江相連,拉開寧電入浙大幕。
十年來,兩大外送工程送電量年均增長率26.83%,連續五年實現百億級階梯式增長,累計外送電量超4200億千瓦時。
從此,西部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寧夏當地創造各類經濟效益超926億元,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崗位4.26萬個,寧夏電網也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過地區全網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
從茫茫荒漠到電力綠洲,從設備進口到自主研發,從人才接收到人才輸送……寧夏直流外送的第一個十年,走得精彩,行得穩健。
寧電輸到華北華東
寧夏煤炭儲量居全國第六,同時蘊含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但由于本地消納能力有限,長期以來難以變成更多的真金白銀。
2012年,國家批準寧夏建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遂將打造“風光儲輸”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提上日程。
資源高效利用、新興技術應用、生態環境改善……寧夏先行先試,不斷克服解決因風電、光伏大規模入網而凸顯的消納難點,助推能源利用轉型提速。
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
銀東直流輸電工程自投入商業運行以來,送端站銀川東換流站從最初僅有的3臺750千伏斷路器和1回線路,發展到目前的48臺斷路器和8回線路,為黃河上游水電和寧夏火電大規模外送提供了有力支撐,也保證了西北與華北電網聯網重要通道的高效暢通。
該工程累計向華北地區輸送電量超2900億千瓦時,工程能量利用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商業運行效益最好的跨省區直流輸電工程。
而2020年,靈紹直流工程利用小時數達到6229小時,居全國特高壓直流工程首位;全年外送電量超498億千瓦時,居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有力拉動了自治區經濟發展。
巍峨挺拔的鐵塔,縱橫閃亮的電線。藍天遠山大漠之間,這是一道別樣風景。
十年來,寧夏外送電量從256億千瓦時提升至近800億千瓦時,規模增長3倍多。2014年,寧夏電網累計外送電量即突破1000億千瓦時,2017年邁上新臺階,累計外送電量2000億千瓦時,2019年又沖破3000億大關。
據測算,寧夏十年來的外送電量,相當于就地轉化1.84億噸標準煤,減排45862萬噸二氧化碳、12512萬噸碳粉塵、690萬噸氮氧化物。
規模提升倒逼智能化發展。
統計顯示,寧夏電網總裝機規模由十年前的1370.28萬千瓦提升至如今的558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規模從85.65萬千瓦增加到2574萬千瓦,增長至原來的30.05倍,人均裝機容量位居全國首位,示范引領效應聚集釋放。
創新成果走向世界
綠色清潔能源“打捆”外送華北、華東地區,成為推動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它的背后,是寧夏電網人接續奮斗、守正創新的精神。
作為世界首條±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銀東直流在運維和檢修方面沒有先例可循。
在運維工作中發現問題,在反復試驗中尋求突破,在創新探索中問鼎高難。2013年,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以勞模先進和技術能手為引領,成立了660創新工作室。
“進口設備不會用,那就翻詞典,自己學;建設調試人不夠,那就三班倒,咬牙扛;建設指標不夠好,那就找原因,再改善。”國網寧夏檢修公司總經理宋永強說,公司最終成功解決多個難題,多項成果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交直流混聯電網的安全運行貢獻了寧夏智慧。
智能無人化巡檢是電網發展的必由之路,團隊在國內率先提出軌道式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技術路線,歷時6年,研發了“工”字型、S型、H型系列軌道式巡檢機器人,成果技術獲該領域90%以上的專利授權。
“目前,我們已成為全國擁有機器人數量最多、種類最全、運維自動化水平最高的廠站之一,站內共有各類機器人11種。研制的系列軌道機器人系列成果在31個省市推廣應用,不但走出寧夏,還走向世界。”銀川東換流站副站長趙欣洋說。
他2010年經國家電網公司派遣來到寧夏參與換流站建設、驗收、調試的時候,全站只有13個人。如今這支隊伍已經壯大到168人,運維的直流輸電線路也達到了4條(含2條過境線路)。
一批批直流人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寧夏電力事業的中堅力量,成果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升。
目前,創新團隊共授權專利112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全國職工技術創新優秀獎1項,國網公司級青年創新創意獎5項。
2014年,660創新工作室迎來高光時刻——被全國能源化學工會授予“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
再強主網再擴外送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 寧夏直流外送交上一份完美答卷。
國內率先開展750千伏等電位帶電作業,實現輸電通道可視化全覆蓋,巡檢和消缺效率取得突破性提升;研發應用溫度可控的多層結構伴熱帶和換流變套管專用檢修平臺,創造了國內單臺換流變“小排油方案”檢修最短紀錄;直流電源快速切換裝置在國內外首次實現了直流電源的大容量無縫快速切換;“換流站非電量保護3取2改造”方案,被寫入國家電網公司《防止直流單雙極閉鎖二十一條反事故措施》第一條,在全國換流站推廣。
此外,變壓器冷卻器智能控制裝置已在北京、內蒙古等5個省份得到初步推廣,當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國內首創大型變壓器的主備相快速切換,切換時間由15天縮短至2天,成為特高壓變電站的典型設計……
十年磨礪成以往,再創輝煌待此時。這是一次總結,也是一個起點。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著眼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在國網系統打造‘碳達峰、碳中和’先行區。”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安全總監賀波說。
這需要頂層設計。
寧夏的規劃是,一強主網,二擴外送。
一方面,公司計劃形成750 千伏“品”字型骨干網架,實現330/220 千伏電網四分區運行,全面提升電網安全保障能力、綠色發展能力、資源配置能力、智慧共享能力。
另一方面,通過著力打造“風光儲輸”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爭取規劃新增的第三條電力外送通道盡早立項、盡早開工、盡早建成。新增直流外送通道建成投運后,外送電能力達到1800萬千瓦,將進一步鞏固新能源高位消納水平。
“我們將充分發揮寧夏作為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和‘西電東送’戰略基地在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的作用,全面提升綜合能力,不斷擴大外送規模。”賀波說。
一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共享、堅強送端的電力能源互聯網,未來可期。科技日報記者 王迎霞通訊員 祁玉金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 支付備付金交存再破歷史最高點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
- 觀典防務即將迎來轉板大考 業務綜合毛利率較高
- 冰場變成“客流發動器” 帶動商場的多種業態聯動
- 娃哈哈再推醬酒產品,能否成為創新發展點?
- 因業績不佳、規模過小等原因 開年12只基金相繼清盤
- 湖北經濟總量邁上5萬億大臺 科創策源功能明顯提升
- 玉溪紅塔工業園區去年工業產值增長19.1% 新增“四上”企業10戶
- 首次中成藥集采展開 常備藥、常用藥的價格將更“親民”
- 煤化工上市公司有哪些,2021年煤化工龍頭上市公司名單
- RS485總線的3964(R)協議設計
- GPS-GPRS定位定向導航系統
- 沖板流量計的安裝和使用
- 智能家居安防系統的設計方案
- 電壓跟隨器電路- -電路中也有跟屁蟲?!
- 通訊行業股票有哪些?通訊行業概念股一覽
-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 粒度測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 延時繼電器工作原理
- 盤點世界頂級五大黑客:個個都是神
- 一種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
- 電磁閥工作原理
- 硬盤的工作原理
- 年貨經濟再度激活懷柔消費潛力 大型綜合體打造區域消費新生態
-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黑石已向SEC提交區塊鏈技術ETF申請
- 2021年飼料概念龍頭上市公司匯總
- USB接口供電不足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