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施行 強調綠色轉型理念
近年來,我國郵政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寄遞業務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但郵件快件包裝帶來的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3月12日,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管理辦法》適用于國內郵件快件包裝物的使用、包裝操作和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多位專家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管理辦法》的出臺對于建立健全快遞包裝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義重大。
過度包裝問題嚴重
容易造成環境污染
“日常生活中,收到的快遞大部分用的塑料包裝,感覺存在許多問題。”來自山西的孫女士是一名經常網購的年輕人,她告訴《法治日報》記者,一方面塑料袋包裝其實對快遞的保護力不是很強,有時候會明顯看到外包裝上有破損;另一方面塑料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
“快遞經常有過度包裝的現象。”孫女士說,“之前有一次在網上買蛋糕,寄過來時里里外外包了三四層,有密封袋、氣泡袋、冰袋、泡沫紙箱,外面還套了一層塑料快遞袋。雖然這是為了保護快遞在運輸途中不受損,但卻導致拆快遞的時候很麻煩,拆完后處理快遞垃圾也很麻煩。”
孫女士的抱怨并非個例。北京的李先生告訴《法治日報》記者,他覺得快遞包裝中很多材料不夠環保健康,尤其是網購食品時,快遞包裝的各種塑料、膠帶發出的刺鼻氣味讓人擔憂。他建議,針對易碎品可以研發合理的防碎措施,而不應單純靠增加填充物來防碎。
2020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并呈快速增長趨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生態法研究室主任劉洪巖教授介紹說,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不可降解塑料膠帶大量使用,造成巨大社會浪費和環境容量負擔,快遞包裝中塑料包裝的污染問題依舊嚴峻。
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第一屆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技術專家組成員朱磊表示,雖然目前有許多企業都有能力生產符合綠色標準的包裝產品,但一些綠色包裝原材料成本比較高,大規模使用會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導致一些企業不愿主動使用,其使用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教授梅宏認為,快遞包裝還存在回收率低的問題。一方面是許多快遞材料本身不可回收,且消費者二次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即使包裝物本身易回收利用,日常生活中包裝物回收設施設備卻并不常見。
劉洪巖指出,包裝標準體系不健全,如包裝物是否無害化沒有強制性國家標準、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不夠完善;快遞包裝產品規范化水平不高,如隨意包裝、大箱小用,填充物安全標準不達標甚至是有毒有害;以及電商快遞二次包裝等,也是目前郵件快件包裝存在的問題。
梅宏認為,諸多問題導致快遞行業存在惡性循環,環保包裝材料的使用和包裝再回收工作的成本將大幅提高。
細化包裝操作要求
強調綠色轉型理念
快遞包裝存在的問題引起關注并非新鮮事,必須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而這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據了解,此前涉及到郵件快件包裝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郵政管理法、《快遞暫行條例》、《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
《管理辦法》出臺前,相關部門陸續出臺過一系列文件,如《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等。
劉洪巖說,《管理辦法》出臺前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側重對快遞行業的運營管理,對產品包裝安全和環保要求關注不足。此外,有關包裝的各類綠色標準規定散見于各個行業條例之中,但大多是側重對行業管理,很少涉及產品包裝綠色治理。
“相關部門出臺的文件并非一部專門法律法規,在快遞綠色包裝方面并沒有強制性的標準,在實踐中存在執行力不足的問題。而《管理辦法》的內容相對較全面,并且它屬于行政規章,法律層級相對較高。”朱磊說,《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后,對一些處罰的具體情形和標準更加明確。
在劉洪巖看來,《管理辦法》對于建立健全快遞包裝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推進和實施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建立統一規范、約束有力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以及電商和快遞規范管理體系具有重大的助力作用。
翻開《管理辦法》可以看到,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郵件快件綠色包裝管理,保證郵件快件包裝質量,規范郵件快件包裝行為,保障用戶合法權益和寄遞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此,劉洪巖認為,《管理辦法》圍繞《意見》的原則精神,突出強調綠色轉型的理念,在立法目的中明確上述相關規定,確立了郵件快件包裝行業綠色轉型的根本方向。
朱磊認為,《管理辦法》有三大亮點:一是細化了包裝操作要求,包括操作規范制定、從業人員培訓包裝操作方法、包裝回收再利用等內容;二是細化了監督管理規定,包括郵政管理部門重點檢查內容、具體檢查措施、建立包裝編碼及溯源管理制度,以及組織評估、信用管理,舉報處理等;三是在循環包裝領域加強了循環包裝系統的建設,擴大了循環包裝應用范圍等。
相互配合協同治理
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經過共同努力,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法規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共商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快遞包裝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據悉,此前該項工作今年已再次被列入郵政快遞業更貼近民生七件實事。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侯延波在今年年初表示,國家郵政局將全面貫徹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繼續完善與綠色發展理念相適應的行業法規、標準和政策體系;大力實施“2582”工程,開展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袋與過度包裝專項治理,力爭年底可循環快遞箱(盒)使用量達500萬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新增兩萬個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
為進一步落實落細《管理辦法》,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相關主體下一步該如何發力?
“《管理辦法》中提到各主體應當遵循的標準大部分都已經制定并公布,且較為成熟,但仍有一些需要不斷完善。”朱磊建議,細化已有的規定和制度,以便推動進一步的落實。如,完善循環包裝標準、建設循環包裝信息系統,細化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和標準,加強農特產品包裝要求,提高包裝智能化水平等。
“《管理辦法》的落實不僅事關到包裝業、物流業、電商平臺、商業組織和其他相關產業未來發展方向,還涉及相關管理部門的相互配合,協同治理。”劉洪巖建議,相關產業必須以科技為導向,全面提升相關行業的低碳循環化水平,嚴格落實和遵守《管理辦法》規定的各項主體責任;相互協作、成果共享、相關融通,做好各個行業的產業鏈連接,各個管理部門政策銜接。
梅宏建議,郵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督各相關主體對具體要求的落實情況,對落實情況不理想的或拒絕落實的寄遞企業、網店等主體依法依規處罰等。
“落實《管理辦法》還需要相關政策引導、輿論宣傳和市場機制的引入。”劉洪巖建議,加強社會輿論的引導和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消費者、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對相關違法行為的監督作用;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的實施機制,做到“獎罰分明”,提高相關行業和主體對《管理辦法》的遵守和落實的積極性。
梅宏建議,寄遞企業要按照環保、節約的原則選擇包裝材料,如在包裝過程中實現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處理,在社區設置快遞包裝物回收點,定期派人回收,實現包裝材料循環利用等;社會公眾寄遞郵件快件時主動要求減少非必要包裝使用量,接收快遞后,拆包裝注意保留其完整性,避免包裝損壞,方便回收再利用。
“要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共商共治,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快遞包裝社會治理體系。”劉洪巖說。
□ 本報記者 徐偉
□ 本報見習記者 劉欣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 支付備付金交存再破歷史最高點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
- 觀典防務即將迎來轉板大考 業務綜合毛利率較高
- 冰場變成“客流發動器” 帶動商場的多種業態聯動
- 娃哈哈再推醬酒產品,能否成為創新發展點?
- 因業績不佳、規模過小等原因 開年12只基金相繼清盤
- 湖北經濟總量邁上5萬億大臺 科創策源功能明顯提升
- 玉溪紅塔工業園區去年工業產值增長19.1% 新增“四上”企業10戶
- 首次中成藥集采展開 常備藥、常用藥的價格將更“親民”
- 煤化工上市公司有哪些,2021年煤化工龍頭上市公司名單
- RS485總線的3964(R)協議設計
- GPS-GPRS定位定向導航系統
- 沖板流量計的安裝和使用
- 智能家居安防系統的設計方案
- 電壓跟隨器電路- -電路中也有跟屁蟲?!
- 通訊行業股票有哪些?通訊行業概念股一覽
-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 粒度測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
- 延時繼電器工作原理
- 盤點世界頂級五大黑客:個個都是神
- 一種帶隙基準電壓源設計
- 電磁閥工作原理
- 硬盤的工作原理
- 年貨經濟再度激活懷柔消費潛力 大型綜合體打造區域消費新生態
- 全球最大資管公司黑石已向SEC提交區塊鏈技術ETF申請
- 2021年飼料概念龍頭上市公司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