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規模最大的沉浸式航天科普館對外開放
“變身航天員在太空執行任務”“體驗天地對話”“設計組裝衛星模型”……4月21日上午,我國規模最大的沉浸式航天科普館“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在湖北省松滋市建成并對外開放。“圓夢太空,啟航未來”航天科普周同期啟動。
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對外開放。啟動儀式上左起依次為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松滋市市委書記黃祥龍、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主任孟華、荊州市副市長黃庭松、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秘書長余琦、中國首批航天員趙傳東、金松集團董事長黃偉。 九天微星供圖
4月24日即將迎來第六個“中國航天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題是“揚帆起航 逐夢九天”。自2016年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以來,國家航天局均于航天日期間組織面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主題活動,并號召各地舉辦航天特色活動。
據了解,此次航天科普周活動由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和荊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旨在普及航天知識、傳承航天精神,激勵青少年探索未知。
航天科普標桿,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探索之門
近年來,“航天文化熱”引發航天場館與主題樂園紛紛開設,其中多以參觀游覽為主。而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則率先將航天科技成果轉化為沉浸式體驗工程。其由北京九天微星與金松集團聯合打造,占地面積30畝,不僅設有航天員訓練、月球、火星、深空、宇宙起源五大核心體驗區,同時,還開發了針對不同學段的航天研學課程和主題活動,以及40余項沉浸式互動展項。
在九號宇宙飛控大廳,游客可以體驗“天地對話”,接收真實衛星的飛行狀態,查看軌道高度、衛星溫度等專業數據,還可以設計并組裝衛星模型;在1:1還原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號”,他們能夠了解艙內構造,解鎖航天員的太空視角;通過場景營造與配重技術,游客可以變身航天員,走出太空飛行器,執行極具挑戰性的艙外任務;火星車則通過六自由度平臺,模擬行駛時的顛簸起伏,再現火星上的惡劣環境;借助全息互動影像技術,可以看到星空、黑洞等太空場景,了解引力、天體軌道演化、天體內部結構等知識。
據了解,在九號宇宙的創意過程中,我國多位航天專家參與其中,啟發了一些全新互動場景的誕生。例如,失重環境下,航天員的方向感知能力下降,可能無法判斷身體運動方向和前進距離。穿上九號宇宙研發的“磁力鞋”,可以倒立甚至“飛檐走壁”,真切體會航天員的移動感受;在“失重水槽”里,游客可以進行水下失重訓練,這是航天員艙外任務的必訓項目。它通過浮力配平的方法,使人在水中獲得與航天失重相似的飄浮感。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主任孟華表示,目前,越來越多像松滋市這樣的地方政府,關注和支持航天科普事業,建設航天主題科普展館和研學基地。九天微星作為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的頭部企業,建立了一支專業的科普團隊,致力于中國航天精神的弘揚和航天人才的培養,是航天科普事業與市場力量結合的重要探索。希望九號宇宙成長為中國航天科普標桿工程,成為同學們夢想的起點,為更多的孩子們打開一扇探索之門、夢想之窗。相信在未來,我們會看到航天科普和航天文創事業,在松滋、在湖北、在全國各地結出更多碩果。”
據了解,北京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領先的微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也是國家“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的積極參與者。其航天教育子公司九天未來,為青少年提供校內、校外的航天科技體驗,已形成“天上有衛星,地面有測控站,入校有課程,出校有航天探索中心及配套活動”的業務體系。
創新實踐,讓航天精神激發強大的創新活力
2021年是全球航天大年。對于中國人來說,今年航天日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們迎來了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它就像今年的主題‘揚帆起航 逐夢九天’,為中國人的航天夢增添了新的地標。
“期待它能夠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一個典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秘書長余琦說。
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是松滋市攜手北京九天微星合作,探索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專業化開展科普活動的新模式。
松滋市市委書記黃祥龍表示,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一年。在湖北省第一個沉浸式航天主題研學基地啟動2021年“中國航天日”航天科普周,具有重要意義。松滋市將傳承載人航天精神,全面提升全民科技素養,讓航天精神激發強大的創新活力,催生豐富的創新實踐。
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稱,從創業初期開始,九天微星就堅持不懈地推動航天科技的行業應用,讓衛星成為創新型的航天教育資產,面向全社會開放共享,促進教育公益和教育公平。
據悉,在為期5天的航天科普周里,主辦方還將陸續開展航天日主題讀書周、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公益體驗、瓢蟲一號衛星閃爍觀測等系列活動。儀式期間,與會嘉賓和同學們在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的親自講解下,參觀了本次中國航天日科普周的重要展覽——錢學森生平事跡展。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三所書記史博華授予九號宇宙航天探索中心“航天科普基地”標牌。(記者 胡利娟)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
- 北交所首家轉板公司來了 27日上會科創板
- 豐臺區全域暫停聚集性活動
- 上周代表城市成交下行:一、二、三線同比降幅分別為42.9%、17...
- 北京市10區4600名醫護人員馳援豐臺
- 老年相親節目,豈是“看一熱鬧圖一樂”
- 多地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力度明顯加大 新基建項目成重要發力點
- 83只科創板個股披露去年業績預告 約九成個股凈利同比增長
- A股上市銀行陸續發出“捷報”,未來走勢、估值情況將如何?
- 保險機構加速布局數字化 復合型人才短缺成“攔路虎”
- 8家險企股權被掛牌轉讓,為何險企股權不再被追捧?
- 支付備付金交存再破歷史最高點 中長期增長態勢已形成
- 觀典防務即將迎來轉板大考 業務綜合毛利率較高
- 冰場變成“客流發動器” 帶動商場的多種業態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