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北京航天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形成助推中國航天騰飛的強大力量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

月球,火星,茫茫蒼穹,中國人的千年飛天之夢正在不斷實現。“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抵達火星上空,預計期著陸;空間站核心艙已隨火箭抵達發射區,即將起飛。地面,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各項應用不斷走入千家萬戶。

無論是空間站核心艙,還是運載它的火箭,抓總研制單位都在北京。年來,北京全力發展航天產業,大中小型火箭、衛星、高精度導航芯片等尖端產品不斷誕生,形成“南箭北星”的格局,北京的航天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已經形成助推中國航天騰飛的強大力量。

空間站核心艙北京“發車”

4月23日上午,空間站核心艙器箭合體轉運至發射區。長五火箭、天和核心艙,“娘家”都在北京。位于京南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了長征三號、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等一批大中型主力火箭;來自北部航天城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則是空間站核心艙、北斗導航衛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神舟飛船等航天器研制的主力軍。核心艙任務啟動以來,兩家單位的科技人員迅速組建團隊,全力投入研制。今年1月17日,五院空間站任務試驗隊從北京出征文昌發射場。在發射場,隊員們克服了高溫、高濕等不利條件,反復測試、驗證核心艙各部件的能,確保如今“天和”順利站在了起飛線。

在北京,裝載更大航天器飛向茫茫星空的尖端裝備技術已經取得突破。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成功研制我國首個直徑2.5米級重型氫氧發動機噴管,可以耐3000℃高溫。“噴管就是我們看到的火箭底部的喇叭,它將火箭推進劑燃料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熱能轉化為動能,讓火箭獲得巨大的起飛推力。”科研人員說,目前我國大中型主力火箭,芯級直徑多為3.35米或者5米,未來要研制直徑更大的重型運載火箭,必須有更大的發動機噴管?,F在,這一基礎已經夯實。

北斗導航中關村“落地”

去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向全球提供服務。一年來,北斗系統“天上好用,地面用好”的目標正在實現。

海淀北清路,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和芯星通公司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小心翼翼將芯片焊入評估板,連好數據線,接通電源,打開測試軟件。短短數秒,芯片就解算出位置信息,定位軌跡顯示,精度可達厘米級。

“這是我們研發的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芯片,代表了國內衛星導航芯片的最高水,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和芯星通高精度產品經理刀禮洋自豪地說,今年這款芯片已經進入量產,它的初始定位水精度就可達1.5米,通過云服務增強,更可以實現水1厘米、高程1.5厘米的高精定位,“這為智能無人駕駛車輛上路行駛,市民駕車車道級導航創造了條件。”

航天星星之火燎原

在京骨干央企以關鍵技術、關鍵裝備支撐中國航天擁抱星辰大海。同時,民營商業航天企業憑借著靈活的運營模式和創新精神,在京華大地已呈星火燎原之勢。

位于亦莊的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家民營運載火箭研制企業。今年3月,該公司研制的“天鵲” 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完成新一輪點火試驗,單次試車時長4000秒,單臺試車時長突破萬秒大關,全面刷新了我國泵壓式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的紀錄。

距藍箭航天僅百米之遙,另一家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的壯舉。

京南的火箭研制產業和京北的衛星產業,共同構成了北京“南箭北星”的發展格局。北京航天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一位,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國商業航天30強中,16家北京企業上榜。

“十四五”時期,北京將進一步發力航天相關產業。今年出臺的《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鞏固和發揮“南箭北星”的基礎優勢,支持商業火箭、商業衛星、地面終端產業,到“十四五”末,打造覆蓋火箭、衛星、地面終端、運營服務及核心軟硬件、系統運控的衛星網絡全產業鏈,培育北斗創新及融合應用的產業生態。

關鍵詞: 航天產業規模 中國航天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