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貿易發展論壇舉行,共探數字新業態等多維度創新之路
第十七屆文博會重量級“頭腦風暴”之一——2021中國文化貿易發展論壇昨天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中外產學研各界代表逾百人出席會議,圍繞“雙循環”格局下文化貿易發展新路徑這一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文化貿易應對策略、文化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務實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發展合作等議題,碰撞火花共促中國對外文化貿易與投資合作發展,熱議共探數字新業態、文化新場景、產業新動能等多維度創新之路。
文博會是向國外市場出口文化產品重要平臺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易投資促進部副部長俞海燕說,廣大文化企業應強化數字技術在項目投資、市場開發、信息共享、教育培訓等領域的應用;加強內容創作和科技創新研發,加快推動文化貿易與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增加科技含量提升附加值,創新文化貿易方式,加快打造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應重視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文化出口基地、文化保稅區等平臺作用,補齊短板、打通堵點,更好地共推文化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致辭表示,文博會是迄今為止文化藝術領域唯一面向外國參觀者的國家級平臺,已成為展示中國文化成果、交流文化信息、開展文化合作以及向國外市場出口文化產品的重要平臺。文化領域的投融資項目以及高水平的國際化,為國際貿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豐富了各個國家和各國人民的文化生活。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方協力加強文化產品貿易、創建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促進文化貿易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合作尤為重要。
論壇透露,2020年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總額達1443億美元,持續多年位居全球前列,中國網絡游戲、網絡文學、短視頻等數字文化領域已具備全球競爭力,中國主導制定的手機動漫標準、數字藝術顯示標準等被確立為國際標準。
數字技術讓文物“活”起來
讓文物“活”起來,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強大助力。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表示,新時代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數字化在文物領域應用有三大優勢:一是數字技術的永久性與可復制性,契合文物保護、展示和管理需求;二是可有效利用海量文物資源,數字技術有助于更便捷檢索館藏資源、更廣更深入的文物資源開放共享,數字技術探索保真溯源利于推動民間文物有序規范流通,還能為中外合作追索返還、有效利用海外流失文物提供可操作可實現途徑;三是數字化在文物領域的運用,是實現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文物事業發展的絕佳技術路徑,2017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敦煌研究院、騰訊合作推出“數字供養人”計劃,引發累計超過2.5億人次線上互動,“云游敦煌”小程序接待超3700萬人次“線上游客”。
文化產業更好賦能經濟發展
文化產業在“十四五”時期應發揮好兩個作用、落實四項重點任務。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創新工程首席專家祁述裕談到,文化產業應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應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文化產業在“十四五”時期需踐行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促進轉型升級;建設區域文化產業帶,形成發展新格局;賦能鄉村振興;創新文化消費新趨勢,引導文化消費新模式等四項任務。
論壇上,嘉賓們紛紛從融合發展、協同創新、優化升級等多個層面,熱議文化產業與貿易升級的同頻共振,數字技術助力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智慧賦能文化貿易升級迭代“走出去”等成為各方共識。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談到,文化產業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視為戰略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文化貿易兼具政治、經濟、文化價值,是世界各國傳播文化和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本次論壇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等承辦。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火山有色加強服務傳統企業
- 螞蟻集團股票有哪些?相關螞蟻集團股票龍頭一覽
- Buck電路原理
- 時間繼電器原理圖及其作用
- 珍珠白汽車烤漆!臺系極凍酷凌電源拆解
- 電視機工作原理
- 光源種類
- BINF hair spa與資生堂一道探索高端養發之路!
- 九牧王再度驚艷巴黎時裝周,匠心打造東方男褲美學
- 云南省省級課題開課論證會在長水教育集團召開
- 園區中心封面地標——新鴻基地產布局蘇州環貿匯煥新金雞湖時...
- 重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到2025年創新要素活躍度顯著增強
- 西安將開展春風行動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低招聘成本
- 住建部規定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的指標 要求建立15分鐘生活圈
- 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警示——理性購物,謹防“低價套路”
- 垃圾分類,在參與中更有獲得感
- 垃圾分類,人人受益
- 把最堅決最果斷最嚴格措施落實到位
- 69歲老婦炒股倒欠千萬 中信建投回應:盡職調查符合準入條件
- 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也要“以不變應萬變”
- 食用油高漲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 今年或繼續高位震蕩
- 國資10.6億元接手世茂集團上海黃浦路商業用地塊
- 預制“年夜飯”走俏 監管也要“預置”
- 資本“爆炒”預制菜:中國人的胃那么容易討好嗎?
- “生三孩”政策是否有效?國家衛健委:期待“立竿見影”不科學
- 一個營地單月流水30萬!短途游的“火爆”超乎你的想象
- 抓住那些控糖的年輕人!“0糖”食品大流行,品牌纏斗升級
- 奧密克戎感染人類細胞的細節揭示
- 萬科海外擬估值約1.25億英鎊出售倫敦一物業
- 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首破2萬億 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