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中日清潔能源研討會舉行,共探關鍵材料等技術難題

27日,第三屆中日清潔能源(氫能與碳捕集)研討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成功舉辦。本屆研討會作為山東省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中日科技創新合作大會”青島會場,由山東省科技廳、日本公益社團法人科學技術國際交流中心(JISTEC)、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指導,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山東能源研究院主辦。

日本和中國分別宣布將于2050年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推動能源化工及相關領域的低碳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本屆研討會圍繞氫能和碳捕集兩大領域,基于兩國科技人員多年交流合作基礎,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亞太膜學會原會長、日本神戶大學松山秀人教授,德國馬普學會原副主席、德國科學院院士Ferdi Schüth教授做主題報告。來自中國、日本、德國共百專家和學生參加學術交流,內容涵蓋電解水制氫、燃料電池、CO2捕獲等,特別針對關鍵材料、部件、工藝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展開深入研討。

研討會開幕式和主旨報告由青島能源所副所長呂雪峰主持。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李儲林、JISTEC理事長沖村憲樹、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亞非處陳海濤先后致辭。

會議主席、青島能源所所長劉中民表示,年來,中日兩國政府圍繞降低碳排放強度、擴大清潔能源高效利用、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相繼出臺和實施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在綠色氫能產業和碳捕集領域具有迫切的技術需求和廣泛的合作機會。本次研討會集聚兩國科學家的高端智力,啟迪創新思維,推動兩國綠氫和碳捕集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中國氫能聯盟戰略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作為中方特邀嘉賓做了題為“燃料電池汽車現狀與愿景”的主題報告。衣院士表示,要實現30-60碳達峰和碳中和,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備綠氫,既可實現儲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再分配,還可以實現傳統工業的低碳化。亞太膜學會原會長松山秀人作為日方特邀嘉賓做了題為“神戶大學膜研究中心的二氧化碳分離技術與實踐”主題報告。主要介紹了日本唯一一個由大學驅動的膜研究中心建成6年來為解決CO2導致的全球變暖所開展的膜和膜工藝創新研發,中心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通過聚焦和協同攻關CO2分離研究,為未來實現可持續社會而做出貢獻。研討會還特邀了德國科學院院士、馬普斯-普朗克學會前副主席FerdiSchüth教授介紹了德國未來能源系統中的氫能布局、亟需突破的技術瓶頸和系統難題、以及氫能產業鏈上的重點科技支撐。

來自青島能源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神戶大學、廣島大學、橫濱大學等機構20位專家、學者在會上介紹了相關工作并參加了交流。在閉幕式上,青島能源所江河清研究員總結了本次研討會上中日兩國科學家在氫能和碳捕集等領域所開展的深入且廣泛的交流活動,并相信通過本次交流雙方未來一定會結出新的合作果實。

本次研討會同步開通在線直播間,當日累計七千余人次在線觀看并互動交流。有效的擴大了研討會的宣傳和交流效果。

關鍵詞: 中日 清潔能源研討會 能源化工 技術難題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