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資訊 > 正文

互聯網企業App被處罰情況頻現 用戶體驗不斷提升

App正在面臨新一輪強監管。日,剛剛赴港二次上市的新浪微博被國家網信辦約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1月,新浪微博已被處置處罰44次。無獨有偶,曾經的“文青聚集地”豆瓣也被處罰數十次。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年來,知名互聯網企業App被處罰甚至下架的情況頻繁出現。對于部分App的“任”行為,有關部門的強監管信號不斷釋放。

新浪微博、豆瓣累計被罰60余次

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人約談新浪微博主要負責人、總編輯,針對期新浪微博及其賬號屢次出現法律、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情節嚴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責令其立即整改,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新浪微博運營主體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依法予以共計30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據統計,今年1-11月,國家網信辦指導北京網信辦,對新浪微博實施44次處置處罰,多次予以頂格50萬元罰款,共累計罰款1430萬元。

新浪微博方面表示,成立整改落實工作小組,推進軟色情整治專項治理。從人工策略和機器策略雙管齊下展開治理,對軟色情信息進行有效識別與攔截,對違法違規賬號嚴肅處置。同時推進同質化惡意營銷專項治理。站方已經制定《微博MCN運營管理規范》《刷量營銷違規行為界定及處罰措施》;“同質化惡意營銷”的產品識別模型期上線,將進一步提升審核與處置效率。

同樣因為被處罰登上熱搜榜的還有豆瓣。12月9日,工信部通報稱,因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豆瓣等App被下架。12月13日,豆瓣關聯公司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因出版、傳播含有禁止內容的網絡出版物,被北京市文旅局罰款8000元。據統計,今年1-11月,豆瓣已被處置處罰20次,累計罰款900萬元。此外,根據有關部門的整改要求,12月2日0時-12月17日0時,豆瓣暫停“小組”回復功能的使用,并暫停“小組”精選頻道的內容更新。

App整治下大力出重拳

新浪微博、豆瓣等App被處罰處置是App整治中的典型案例。據中國商報記者統計,年來,工信部以及各省市通信管理局、全國網信辦以及各省市網信辦大力開展App治理工作,用戶體驗不斷提升。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App被處置處罰的原因除了集中在色情低俗信息、惡意炒作營銷等方面外,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也是治理的重點。工信部官網顯示,今年持續加大對App侵害用戶權益的整治力度,先后三次組織對重點問題開展“回頭看”,前期重拳整治了App違規調用通信錄、位置信息以及彈窗信息騷擾用戶等問題。

對于用戶反映強烈投訴較多的“彈窗信息標識于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擊暗度陳倉”等違規行為,工信部也在今年進行了集中整治,督促企業解決好在開屏信息頁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欺騙誤導用戶跳轉等問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新浪微博、愛奇藝等68家頭部互聯網企業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今年第二季度,開屏彈窗信息用戶投訴舉報數量環比下降50%,誤導用戶點擊跳轉第三方頁面問題同比下降80%。

今年10月,工信部組織召開行政指導會,規范企業電腦PC端應用軟件彈窗信息行為,直指部分應用軟件存在未經用戶同意開機自啟動彈窗騷擾用戶、設置障礙難以關閉、強制捆綁安裝其他軟件等問題,嚴重侵害用戶合法權益。

此外,“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也在深入推進。今年2月以來,國家網信辦部署深入開展“清朗·春節網絡環境”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影響上網體驗的網絡生態亂象,依法查處首頁首屏生態不良、色情低俗信息引流、惡意炒作營銷以及不良網絡社交行為、網絡暴力等問題。

今年5月,國家網信辦部署開展2021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包括整治網上歷史虛無主義、整治春節期間的網絡環境、打擊網絡水軍流量造假黑公關、治理算法濫用行為、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等。其中,“清朗·整治網上文娛及熱點排行亂象”專項行動則是對“飯圈”亂象打出一記重拳。受此影響,新浪微博下線“明星勢力榜”,終止“超話”打榜,并對大量違規群組和賬號等進行了處理。

App須負起怎樣的責任

內容審核不嚴、炒作營銷、過度索權……這些頑疾逐步得到治理,意味著App不能再“任”,而是要立好“規矩”,肩負起應承擔的責任。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作為網站臺信息內容管理第一責任人,網站臺應嚴格落實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完善人工審核制度,提升技術審核效率和質量。

按照網絡安全法的規定,網絡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采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否則,視情節嚴重程度,或將面臨責令改正、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也為個人信息保護劃出底線,其中明確的39類常見App,覆蓋了大眾衣食住行、學工作等日常生活主要方面,基本涵蓋了當前網民普遍訴求。同時,針對當前新技術、新應用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快速增長的趨勢,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將小程序、預置軟件等納入了管理范圍。

規定在明確App基本功能服務和必要個人信息范圍的基礎上,明確要求App運營者不得因用戶不同意收集非必要個人信息,而拒絕用戶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務。規定在保障App正常運行的同時,還保障了用戶對App基本功能服務的使用權,以及對收集使用非必要個人信息的知情權和決定權。

中央財經大學新聞系副主任、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端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規定縱深推進App個人信息保護治理工作,是向App違法違規處理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深化精準監管的政策行為。

關鍵詞: 互聯網企業APP 用戶體驗 頂格處罰 微博豆瓣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