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資訊 > 正文

中國關藥博物館開館 吉林遼源以“關藥”推動鄉村振興

31日,中國關藥博物館開館暨吉藥園開工儀式在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舉行,為當地鄉村全面振興、中藥材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31日,中國關藥博物館開館暨吉藥園開工儀式在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舉行。譚偉旗  攝

關藥,特指中國東北地區,尤其是以吉林、黑龍江為主的長白山區所產的中藥材,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關藥具有高品質和高藥效。

當天開館的博物館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館內陳列珍貴中草藥展品2000余件,包括關東道地中草藥材展示區、人參主題展示區、梅花鹿主題展示區、林蛙主題展示區、中草藥材植物展示區,關藥研學互動中心、數字教育中心等區域。

圖為中國關藥博物館內的一處展區。譚偉旗  攝

博物館相關負責人沈國彬介紹,“關藥”承載著關東地區悠久的藥材歷史和濃郁的文化底蘊,是當代人學習傳統中醫藥文化、促進中草藥文化交流與傳承的良好載體。

地處長白山老爺嶺余脈的吉林省東遼縣,域內山川溝壑起伏,河流南北縱橫,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物華天寶藏于林間,自然形成較為豐富的植物群落,種植仿野生中草藥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今年,當地瞄準遼河源鎮黑土良田遍布、林業資源豐富、生態保護良好的環境基礎優勢,探索出中藥材農企協同發展的強農惠農富農興農的“遼河源模式”,已種植仿野生中草藥1.4萬余畝,其中采伐跡地5500畝、集體林地及庭院經濟6000畝、涵養林500畝、緩沖帶2000畝,各項投資累計達到2.3億元。

當地村民許鳳江正在自家庭院查看藥材柴胡的生長情況。譚偉旗  攝

基于中藥材生長特性和原生環境,吉林省吉藥農業有限公司探索出“林藥混種、糧藥混種、果藥混種、菜藥混種”四大種植模式。利用土地、山坡、房前屋后種植無污染中藥材,發展林下經濟、庭院經濟,將各類閑置土地“變廢為寶”,逐步構建中藥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栽培模式。

當地還依托大院大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探索運用基因編輯、智能化種植管理系統等新技術,優化種植過程中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中草藥的品質和產量。打造智慧管理系統,實時監測中草藥生長情況,實現精準化、可視化、智能化種植管理,為中草藥種植的全程溯源提供數據支撐。

據介紹,未來當地將繼續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錨定“中藥材種植面積百萬畝、文旅項目年接待百萬人次、帶動農民增收百分百”的“三百”目標,將“一株藥”深耕細作,成就綠色產業。(完)

關鍵詞: 中國關藥博物館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