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考古“巴文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10日從正在重慶舉行的“第九屆西南考古協作會暨西南地區巴蜀文明進程考古新發現學術研討會”上獲悉,隨著“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的持續推進,重慶考古巴文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燕妮介紹,巴文化概念自20世紀40年代提出以來,在幾代學者的努力下,相關研究成果顯著。近年來,圍繞“川渝地區巴蜀文明進程研究”,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了課題組,并開展了一系列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
隨著江津梧桐土、涪陵小田溪、九龍坡冬筍壩、合川張家院子、武隆生基坪、武隆關口一號墓等為代表的一批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課題組對巴文化的概念、研究方法、早期巴文化的文明形態、晚期巴文化、山地城市先秦時期聚落分布等取得了一系列新認識。
比如,在合川張家院子遺址,考古清理出一批春秋至戰國時期巴文化遺存,出土了陶器、瓷器、石器和銅錢等各類器物,填補了嘉陵江中下游巴文化分布的空白。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重慶考古秉承多學科合作理念,將科技考古與考古發掘研究相結合,在動植物考古、殘留物分析、微痕分析、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開展綜合性研究,為研究古代巴人宗教信仰、生業模式、聚落分布等提供數據支撐。例如,在涪陵小田溪遺址出土人骨中獲取了線粒體DNA、核DNA,為建立重慶地區古人類基因庫,探討巴人族群構成及遷徙路線,開展后續人群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礎。
課題組多年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表明:巴文化具有不穩定性、遷移性和多中心等特征。基于前述特點,課題組認為,需重新界定巴文化概念,將其從傳統的族群認定中解放,以文化屬性和考古學證據為基礎重構巴文化的理解;同時,在研究方法上可遵循“由近及遠、追末溯本”的方法,從晚期巴文化入手梳理早期巴文化內涵及源頭,從而進一步建立較完備的巴文化研究體系。(完)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重慶考古“巴文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 香港50余家建造企業組團赴粵招才 提供600多個崗位
- 科利耳?Nucleus? Kanso? 2 一體式聲音處理器上市
- 濱崎步百米婚紗造型再現,潤致格格針點贊她的美頸
- 天演藥業于2024 SITC年會上公布其抗 CTLA-4 SAFEbody? A...
- 執著耕耘 精彩紛呈——記第十屆中國并購基金年會
- 福利院送溫暖——傳遞愛心,溫暖人心
- “汾清天下”全國行 第二十站走進山東青島
- 中國南光關于IPO審計延期通知
- 百奧賽圖宣布IDEAYA提名具有同類首創潛力的B7H3/PTK7雙特異性...
- 康蒂尼羅楹榮耀入選2024年福布斯全球華人精英TOP 100榜單
- 香港十一悅山茶花護心茶油丸:關愛心臟,守護健康
- 作家曹小楠:13年來用文字筑造童年燦爛時光
- 西藏“119消防宣傳月”系列活動啟動
- (第七屆進博會)中國零售商進博會采購“擴容”
- 廣西柳城“外來媳婦”變電商主播 帶動村民致富
- 探訪火箭裝備產業逐夢“星辰”
- 中歐班列(成都—陶里亞蒂)專列首發
- 憨態可掬 棕色大熊貓“七仔”悠閑度日
- 第二屆湖南(廉橋)中醫藥產業博覽會開幕 專業市場變展館
- 重慶消防員119公里接力跑 用腳步丈量他們所守護的“山城”
- 70余位中外詩人廣西南寧以詩“對話”
- 進博會加拿大參展商:冀深化加中合作共覓市場機遇
- 中山大學百年校慶在即 校友返校參觀
- 2024年Q3私募股權市場回顧: 一級市場在結構調整中回升
- 新疆阿勒泰迎來強降雪 多部門聯保民眾正常生產生活
- 吉林雪場開啟“試滑周”火熱迎客:新雪季大幕拉開
- 探訪福建泉港山腰鹽場
- “復活”千年楚簡
- 云南嘎灑:傣族男子打破傳統傳承非遺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