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師生點亮國產鎂合金“高光”時刻
“我是一個非典型工科生,當同級的博士生在實驗室做研究、發論文時,我卻有一半的時間,是在企業和工廠的生產車間度過。”谷立東的開場白很快吸引了他人的注意。
日前,這位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博士生,當選為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年度人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到,谷立東和他所在的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團隊所做的,就是盡可能研究出好用的鎂合金材料,并用它來代替需要大量從海外進口礦石的鋁合金和價格高昂的鈦合金、碳纖維等。
我國的鎂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的菱鎂礦儲量居世界首位。而相對于鎂,我國的鋁土礦資源則要稀缺得多,目前世界上已經探明的鋁土礦儲量約300億噸,我國儲量居世界第七位,資源豐度屬中等水平。在鋁土礦產量并不算多的情況下,我國對分量輕、耐腐蝕的鋁制品,卻需求旺盛。
200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成立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基地,主要從事先進鎂材料設計、制備及產業化的研究開發工作,致力于突破鎂合金性能瓶頸,開發高性能鎂合金材料,“如果能用鎂合金代替鋁合金,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少使用一些本就不富裕的鋁土礦?”
這種“愿望”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下,如今得以快速實現。近年來,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材料基因工程方法,采用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實驗與機器學習方法相結合,成功開發出新型的耐蝕不銹鎂合金,其耐腐蝕性能相較傳統鎂合金提高了10倍。
傳統的鎂合金材料性質活潑、易腐蝕,這嚴重制約了它的推廣應用。
位于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的一棟兩層高的小白樓,就是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助理研究員楊耀在這里辦公,他使用的筆記本電腦的外殼就是交大團隊研發的。
“你看這側面的細節、這金屬高亮質感,多漂亮。”一臺普通的電腦,在科學家們眼里是“至寶”——楊耀和學生們知道,這臺電腦的殼是鎂合金的,它的“高級感”一點不輸其他材質。
記者了解到,用優質的國產鎂合金外殼來替代昂貴的鋁合金外殼,這個想法從提出到真正落地,已經困擾了筆記本電腦生產企業20年之久。楊耀介紹,廠商也曾嘗試使用鎂合金,但那時的鎂合金不耐腐蝕,需要在外殼噴一層保護漆,這樣一來,鎂的金屬光澤就被覆蓋了,美觀度大打折扣,“好多人說拿著鎂合金的電腦,看著跟塑料質感一樣”。
為了還原鎂合金原本的金屬鏡面質感,上海鎂材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年輕人開展了大量的實驗,最終攻克了材料制備、零件成型、高光處理、過程防腐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開發出新型高亮不銹鎂合金,斬獲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202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和國際鎂協會2024年度最佳變形鎂合金產品獎。
從上海交通大學實驗室到消費者的書桌上,國產不銹鎂合金邁出了一大步。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王海洋專門做鎂合金腐蝕研究,他通過顯微鏡觀察鎂合金材料的微觀組織,再對其內部結構進行調整,“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實現鎂合金的耐蝕性,一種是調整元素成分,另一種是調控它的微觀組織結構”。
“王海洋們”就是這種材料的“設計師”,在微觀世界里,金屬就像一件由他們精心編織的織物,可以根據心中所想變換結構形態。
谷立東一年當中有半年多的時間是在“蹲工廠”,與企業里的工程師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讀博4年,他和團隊走訪了100多家輕金屬制造企業,涉及中國鎂產業鏈的方方面面。
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車間的各個角落,漸漸地,他被工程師們親切地稱為“車間小谷師傅”。
“我馬上就要博士畢業了,實際上已經收到好幾個頭部企業拋出的橄欖枝。”谷立東說,“現在到了拼硬實力的時代,很多行業都需要材料專家去解決生產中的問題。”
谷立東打算在上海交通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我希望自己將來能辦一個工廠,專門生產我們研制的‘國貨之光’鎂合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實習生 何奕辰 俞佳一來源:中國青年報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青年師生點亮國產鎂合金“高光”時刻
- 護碧水清流 川渝攜手共筑長江上游“綠色屏障”
- 廢墟清理、物資搜尋……看西藏震區內慢慢恢復的小村莊
- 中消協就民航“加價選座”問題發聲:不應成為“行業慣例”
- 濟民可信注射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獲批上市
- 利奧中國攜手全擎健康啟動"繁星計劃"戰略合作
- “中式自選快餐直營品牌浙江省門店數量第一”,為什么是天天中?
- 賽目科技:智能網聯汽車仿真測試的中國力量
- 專業票據大品牌深度數科:以票據服務推動企業高效管理
- 天能董事長張天任出席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座談會
- 科技溫陽,同云光灸助力冬季免疫力提升
- 齊云山高油酸山茶油亮相黑珍珠餐廳食材展----開啟健康烹飪新潮流
- 2025北京國際會展組織圓桌會在京舉辦
- 青海格爾木:有機枸杞出口連續13年全省第一
- 青海玉樹捐贈200萬元物資馳援定日縣地震災區
- “冬游廣西”推介活動走進廣州 招攬游客赴桂過年
- 湖南南縣兩千克南縣稻蝦米航天種子交付研發
- 寧夏銀川:雪落古塔 靜謐如畫
- 中美師生匯聚浙江洞頭 攜手打造藝術裝置共筑“海上花園”
- 聚焦北京歷史文化 “北京文化通志”等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受關注
- 今年“三九四九”氣溫如何,現代氣象預報會考慮“數九”嗎?...
- 第十屆沈陽臥龍湖冬捕季啟幕 六大板塊燃爆今冬
-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現身四川江油涪江
- 浙江氣溫迎“過山車”模式 將上演“一日換季”
- “春肥冬儲”跑出加速度 糧食的“糧食”生產忙
- 懷化理發師李曉華:鐫刻歲月,從滿足奔赴堅持
- 文明的坐標丨“奇險”箭扣
- 云南昆明:龍獅少年冬令營開啟非遺之旅
- 湖北公安縣特色“村晚”展現鄉村文化新貌
- 2025年國際冬泳世界挑戰賽(濟南站)在山東濟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