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資訊 > 正文

北京人在內蒙古,解鎖蒙藥如何“走出去”

“我是北京人,純粹的北京人,但我的事業扎根在內蒙古的純天然土地上。”2025年內蒙古兩會上,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向公偉如是說。

學醫出身的向公偉,大學畢業后成為北京市朝陽區第二醫院的一名普外科醫生,在行醫的5年時間里,他發現自己對藥品經營更加感興趣。“1998年,我辭職投身藥品行業。”

那些年,年輕的向公偉做過醫藥代表、銷售經理、醫藥代理商,也做過醫藥公司的小老板……幾經周折后,他覺得這遠遠不夠。“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本身,也就是知識產權。”

如何能找到一款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產品?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遇,向公偉的內蒙古籍研究生同學找到他,希望他來內蒙古看看這里的蒙藥投資項目。

在內蒙古興安盟,他發現了一家擁有97個蒙成藥批準文號、86個通用名產品、14個獨家產品的蒙藥廠。“蒙藥總共約有145個質量標準、128個蒙成藥通用名形成文號,同比中藥市場來說,普通中藥企業一般也就只有一至兩個獨家產品。”

經過半年的調研考察,向公偉決定收購這家蒙藥廠,正式進駐蒙藥這個別人口中“小眾又難做”的行業。

“它小眾,恰恰說明它的差異化特色非常強。”向公偉說,他的理想是帶著這些珍貴的蒙醫藥精華走出內蒙古,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2014年,徹底完成公司治理的向公偉定了一個“15年戰略規劃”:“用15年來實現一個目標——成為全國一流的醫藥集團、打造世界蒙藥第一品牌。”

從建設新廠、完成生產規范認證,到把全國的營銷體系建起來,向公偉將蒙藥推廣進入主流公立醫療機構。

“2017年,我們獲得了4個獨家蒙藥產品,5個非獨家產品的國家醫保目錄的準入。”如今提起這些成就,向公偉仍很激動,“這樣,我們的藥品就有進入全國各大醫院的資格。”

“全國的一、二、三級公立醫療機構,一年的藥品市場規模是將近2萬億元,蒙藥能實現大規模銷售發展,具有龐大的市場。”向公偉更在意的是如何謹守蒙醫藥專業、堅持差異化競爭,在一個賽道上將蒙成藥產業做到極致。

“規模化會降低成本,而我們要做的是通過不斷投入研發成本,去創造更高的價值。”向公偉說。

興安盟近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著眾多名貴優質道地中藥材,野生藥用植物資源達730種,素有“生態資源寶庫”和“野生中藥材之鄉”的美譽。基于此,向公偉開始自己種藥材。“目前,我們選了赤芍來種植,它是最道地的純天然藥材。現在我的育苗基地大概600畝,種植示范基地有1200畝,經過7年努力,都已開始產業化種植。”

“另外,對于現在生產蒙藥所需的200多個原材料藥材采購,銷量比較大的蒙藥產品,我們都是直接到道地產區建立直采基地,就算產量不大的,我們也做產地直采。”向公偉向記者介紹。

如今,向公偉的蒙藥產品已經覆蓋了全國14000多家醫院。2024年,奧特奇蒙藥的銷售額達7.8億元(按集團合并報表統計),進入全國百強醫藥工業企業。“2025年的目標是突破10億元大關。”

向公偉說,下一步,他希望將蒙藥體系標準化,即使是西醫也能看得懂、用得上。

而這個北京人的蒙藥推廣一直在路上。“我們建立了一個推廣團隊,把現有的蒙醫藥治療理論翻譯成了西醫上能看懂的內容。”

在今年的兩會上,向公偉建議政府能選擇一些優質的蒙醫藥企業、優質的產品,為它們設立研發專項基金。(完)

關鍵詞: 內蒙古 廣州萬科黃埔新城 九江租房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