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約瑟夫·波利希:音樂可讓美中更好理解彼此
日前,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兒童合唱團One Voice在北京天壇祈年殿前用中文合唱《如愿》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刷屏。中美建交以來,兩國在音樂等藝術領域的良性互動,長期為雙方人文交流注入正能量。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茱莉亞學院榮休院長約瑟夫·波利希(Joseph W. Polisi)既是重要見證者,更發揮了推動作用。2023年9月,波利希獲頒首屆蘭花獎“終身榮譽獎”。
“我們可以在中國音樂傳統中看到與西方音樂相同的價值觀”,波利希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時指出,如果我們能把音樂創作的比喻直接應用到地緣政治問題上,也許我們也能在這個重要領域更好地理解彼此。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中新社記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食物、建筑、音樂等方面無所不包。您第一次對中華文化感興趣是在哪一方面?大學讀書時,中華文化的哪一點吸引了您?波利希:我在紐約市最多元化的皇后區法拉盛長大,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我一直對歷史抱有濃厚興趣,在大學本科攻讀政治學專業時,聆聽了一位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的課程,為我開啟了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終身之旅。進入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關系的研究生課程時,我撰寫了一篇關于中國的長篇論文。到了20世紀70年代,我已是耶魯大學音樂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對彼時來到美國和歐洲學習的中國音樂家印象深刻。我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對于音樂領域而言,中國社會正致力于理解西方古典音樂。我對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尊重,使我自從事音樂行業開始,就著力在中國發展音樂教育項目。
中新社記者:1984年,您成為茱莉亞學院的第6任院長。僅3年后,您就帶領茱莉亞管弦樂團赴中國演出,成為首個在中國舞臺上演出的美國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做出赴華演出的決定背后有何思考?這次演出的意義為何?波利希:我認為,讓茱莉亞學院走進中國,在分享西方音樂傳統的同時,向中國的音樂傳統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次訪華演出非常特別,頗具紀念意義。
1987年茱莉亞管弦樂團在中國的演出,不僅包括在中國各個城市舉行的管弦音樂巡演,還包括在幾所音樂學院演出,茱莉亞學院的一些高級教師還在這些音樂學院里開設了大師班,我們的學生演奏了美國當代室內樂。這種交流的力量顯而易見,讓我相信,在我擔任院長期間,茱莉亞學院必須與中國保持某種持續的聯系。成立天津茱莉亞學院的靈感就來源于近40年前的那場巡演。
茱莉亞管弦樂團第二次訪華演出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與第一次訪華演出相比,進入21世紀的中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十分幸運,成為首批在當時北京新落成的國家大劇院演出的國際樂團之一。
中新社記者:近40年里,茱莉亞學院與中國保持了良好互動關系。在這期間,您觀察到了中國的何種變化?波利希:1987年我來到中國時,中國城市的馬路上還絕大多數都是自行車。現在,這些自行車大多被汽車取代。今日,中國已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發展成為在世界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的經濟強國。
受來自世界各地教育機構的影響,中國的音樂教育在此期間也一直在發展,這些機構與中方合作,分享課程、表演和音樂教育過程的其他元素。天津茱莉亞學院將自己視為催化劑,將全球音樂教育傳統的精華帶到天津,并輻射中國、東亞及其他地區。
中新社記者:天津茱莉亞學院是中美之間音樂教育合作領域的典范。您為何選擇在中國興建茱莉亞學院的分校?這一項目迄今取得了哪些成果?波利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促使我們考慮在其他國家建立茱莉亞學院的分校。當時,茱莉亞學院的理事會主席布魯斯·柯夫納先生(Bruce Kovner)與我合作,共同研討如何讓茱莉亞學院在專業音樂教育領域擁有全球影響力。盡管茱莉亞學院的學生構成一直很國際化,但要成為一所真正的全球性機構,學院必須積極向其他國家擴展,而不是僅讓世界各地的音樂家來美國學習。
我們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查,發現中國天津最適合建立茱莉亞學院的分校。彼時,天津市也有意引進一所享有國際聲譽的高等音樂學府。自2011年開始,我們與中國有關方面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關系,為天津茱莉亞學院的成立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向校園落成典禮致賀信。2020年秋,天津茱莉亞學院的研究生項目招收了40多名學生。2024-2025學年也是天津茱莉亞學院的第5個學年。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年開展富有成效的計劃并交流經驗。
中新社記者:中國的音樂傳統與西方的音樂傳統有很大不同。兩者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如何通過中西音樂交流,促進中西文明的對話?波利希:我們可以在中國音樂傳統中看到與西方音樂相同的價值觀,即尊重藝術形式中的規律,理解傳統,追求卓越,以及理解藝術可以超越人性并為體驗者呈現最佳價值這一基本目標的過程。
對我來說,看到美國和中國的年輕音樂家聚在一起表演總是很美妙的。他們雖然說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但只要開始一起演奏音樂,就會找到一種共同語言,這讓他們作為音樂家和個人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
如果能把音樂創作的比喻直接應用到地緣政治問題上,也許我們也能在這個重要領域更好地理解彼此。(完)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東西問|約瑟夫·波利希:音樂可讓美中更好理解彼此
- 浙江省政協委員朱軍岷:希望政府消費補貼覆蓋到傳統行業
- 李新偉:“尚玉”“尚龍”的紅山文化這樣豐富中華文明
- 塔里木油田超深層油氣年產突破2000萬噸
- 浙江高校農林專家派送“科技紅包”到田間地頭
- 浙江永康為老年人開設超百種興趣班 文化生活觸手可及
- 沿著港澳華僑委員足跡 透視向新而行的浙江圖景
- 廣州將邀請十多個國家旅游業及自媒體知名人士來穗過年
- 貴陽青云市集年味濃人氣旺
- 中國科技館推出“潤澤濕地,循環共生”主題展覽及科普活動
- 人人滴馬衛東:從RBF投資到服務實體的三重奏
- 高質量藥材從何來?
- 文藝馥欣攜手微笑明天 共踐“金融向善”之舉
- 查爾斯沃思·中國慶祝25周年,共話學術出版未來
- 中國著名書法家葉軍訪問摩洛哥王國駐華大使館
- 人保車險—車損險全方位解讀
- 蘇州青云實驗中學與韓國青云大學簽約成為姊妹學校
- 萬達美華酒店陪你把春節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萬悅會新春特惠,多倍積分暢享萬達美華酒店之旅
- 凱德發展攜手蘇州高新區、毅峰資本,共筑跨境產業創新中心
- 中藥材傳承創新發展,“振東處方”有何奇效?
- TCL智能鎖數字化工廠落地,研產銷服一體化,構建起全鏈路品控體系
- 系好橋梁“平安扣” 守護春運團圓路
- 寧馬城際鐵路當涂南車輛段承導線架設完成
- “00后”金牌技能人才共話“精”之內涵
- 兩本賬里話民生
- 留學生博物院里體驗中國文化:觀文物、投壺、木版年畫拓印
- 海南省人大代表話深耕水稻產業:為海南好米“遮風擋雨”
- 60余位臺青開啟吉林冰雪之旅 感受東北別樣冬天
- 浙江義烏統一戰線舉辦迎新春聯誼晚會 展望新年共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