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資訊 > 正文

訪“春節原鄉” 尋世界的“中國年”

蛇年新春前夕,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的“春節原鄉”閬中熱鬧非凡。身著一襲飄逸的漢服,西班牙籍留學生露曦穿梭于古城熙攘的人群里,在傳統民俗中探尋世界的“中國年”。“春節老人”賜福、舞獅舞龍讓露曦挪不開眼,她興奮地說:“我喜歡這里的一切,能體驗原汁原味的春節。”

1月7日,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春節老人”向游客賜福。中新社記者 張浪 攝

春節是中華民族第一大傳統節日,2024年12月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民俗已走進約200個國家和地區,約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這一節日。

2000多年前,閬中天文學家落下閎編制《太初歷》,恒定“以孟春正月為一元之始(即春節)”,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稱為“春節老人”。閬中憑借獨特的春節民俗,成為春節文化之鄉。臘月初八,“萬人臘八粥”的盛景掀開蛇年春節慶典序幕。此后,春倌說春、龍獅賀歲等傳統民俗接連上演,迎春燈會令人大飽眼福。直至二月初二,古城婦女“亮花鞋”,向長達30多天的春節慶典告別。

臘月二十三的閬中古城人潮涌動,喜慶的春聯與大紅燈籠相互映襯,年味十足。56歲的閬中古城居民何曉華,見證了古城幾十年來巨大變遷:布局更有序,道路更平整,為體驗春節民俗的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申遺成功時,整個古城都沸騰了,街坊鄰居相互道賀。”她自豪地說,這意味著中國的春節走向了世界更大舞臺,古城也會迎來更多客人。

古城內,熱氣騰騰的美食店鋪開啟了銷售高峰。閬中特產張飛牛肉門店前,顧客排起了長龍。張飛牛肉因“面黑心紅”特點似三國猛將張飛而得名。工作人員曹呈鳴介紹,去年春節期間門店日銷售額超10萬元人民幣,鹵牛肉常是剛出鍋就被搶購一空,牛肉面條一天能賣出200多碗。為迎接蛇年春節,他們特地準備了多款年貨禮盒,讓更多人能品嘗到地道的四川年味。

1月7日,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海外游客體驗中國傳統習俗包餃子。王爵 攝

初到閬中,貝寧留學生高大興奮不已,并迫不及待地將包餃子、寫春聯、貼窗花等體驗分享給萬里之外的親友。在他眼中,春節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符號,正搭乘全球化的快車,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我的家人朋友看到這些豐富習俗都驚嘆不已。如今,海外越來越多人被春節所吸引并參與慶祝,春節已經是全世界的節日。”正因如此,高大選擇來到中國學習,以深入探尋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閬中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會長張治平表示,發達的天文文化使閬中成為天文圣地與春節原鄉,這里保留了豐富多樣的民俗傳統,成為展示春節文明的窗口,推動春節文化走向世界。在他看來,春節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文明互鑒的背景中,其所蘊含的和諧、家文化等內涵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獨特力量,使中國春節成為全人類的文化盛宴。(完)

關鍵詞: 過火吉他譜 國窖1573冰JOYS 央行70周年紀念鈔預定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