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投資 > 正文

中國理財客群隱患:不重視投資標的風險,更看重機構剛兌能力

5月15日,波士頓咨詢聯合金融科技公司陸金所發布《全球數字財富管理報告2018:科技驅動、鑄就信任、重塑價值》(下文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大部分中國理財客群仍在追逐固收類產品且產品選擇單一,并不重視權益類、中長線投資,關注機構的剛兌能力,而不是投資標的。

根據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簡稱資管新規)規定,資管產品要實現凈值化管理,打破剛兌,但是從投資者心態來看,大部分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接受“不剛兌”還需時日。

報告顯示,中國整體財富管理客群投資水平仍欠成熟。

首先,偏好固收類產品且產品選擇單一,即80%的資產投向固收類產品,其中,銀行存款比例高達49%,其次為銀行理財,占比14%。固收類產品投資比重超過50%的客戶占到了總客戶的85%。

其次,資產配置的平均投資期限短,即84%的客戶主力資產平均投資期限不足一年。互聯網理財客群對流動性的訴求也非常強烈。這展現出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短期投資盛行,用戶缺乏長期的財富規劃意識,而秉持較強的投機心態進行財富管。同時市場中中長期投資產品本身較少且缺乏全生命周期的財富規劃等服務。

再者,中國投資者自主性強,即56%的客戶依靠自主分析進行投資。有64%的客戶選擇產品風險等級作為產品選擇的首要考量。但對于決策指標,超過七成的用戶將平臺及產品的品牌背書作為主要考量因素,只有26%和11%的用戶將投資期限、投資標的這兩個與產品風險相關的因素作為關鍵考量。可見目前中國理財用戶的風險意識仍停留在機構的體量和剛兌能力上,而非投資標的上,這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是一個在巨大隱患。

“剛性兌付將原本分攤到投資者身上的風險轉移到少數金融機構身上,加大了風險的集中度;當前眾多投資者處于被動接受現有產品模式而非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投資規模主動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理財產品;銷售導向無法做到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報告顯示。

對財富管理產品選擇的影響因素

哪怕是在利用新技術使用互聯網理財的客群身上,對固收類產品的偏好依然如此。根據報告,中國互聯網理財客群以中產階級為主力軍,其互聯網理財資產占據可投資資產總額30%以上,52%的投資者的財富來源是工資。他們偏好固收類產品,73%的資產投資于固收類產品,除銀行儲蓄外,貨幣基金最受歡迎投資占比達17%,P2P產品則占比約8%。線上化發展并沒有改變客戶對固收產品的偏好。

區別于整體理財客戶的是,互聯網理財客群有更高的風險容忍度,即46%的客戶選擇可承擔一定風險,55%的客戶表示可承擔20%以上的本金損失,這兩個比例均遠高于非互聯網理財客戶。

就目前市場上的互聯網理財服務商而言,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數字財富管理市場已經出現流量型、垂直型、傳統型及綜合型四類競爭機構。

具體而言,流量型互聯網機構多為互聯網跨界平臺,擁有海量客戶基礎優勢,通過現金管理等業務培養客戶粘性,以BATJ為代表;垂直型互聯網機構以財富管理中某一垂直領域的縱深為獨有優勢,將資產配置和交易環節的整合作為核心競爭力,以Wealthfront、雪球、天天基金網等為代表;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由領先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而來,以大量存量客戶、金融專業上的理解力和線下網點渠道為優勢,以UBS SmartWealth、Fidelity等為代表;綜合型互聯網機構同時具備互聯網基因和金融機構背景,以專業性、低成本、便捷體驗的有機平衡作為核心優勢,以Charles Schwab、陸金所為代表。

“以流量型機構為例,目前這類平臺主要服務于相對長尾的客戶,主打痛點是客戶的現金管理需求和便捷性。這種模式在未來發展的規模和盈利性上都會面臨瓶頸。因此,流量型金融平臺未來一方面應不斷深挖客戶需求,跟隨客戶成長,提供更豐富的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應通過投研投顧能力的建設,逐漸獲取更高端的財富客群,向真正的財富管理業務升級。”BCG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金融業務負責人何大勇指出。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達6萬億美元、財富管理產品線上化滲透率34.6%,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財富科技企業總融資額達28.3億美元,占世界總融資額的四成有余,位列全球第一。然而,就更能體現數字財富管理本質的獨立互聯網第三方財富管理規模而言,中國滲透率僅為10%,而美國則為35%,差距仍十分明顯。中國真正的數字財富管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關鍵詞: 中國 隱患 風險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