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業擴大在華布局
“撤離中國?能去哪兒?”坐在簡約實用風格的辦公室里,面對記者“是否考慮撤離中國”的問題,德資企業克恩-里伯斯(太倉)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臻偉反問記者。
太倉距離上海市區僅50公里,1993年,汽車零配件生產商克恩-里伯斯成為太倉第一家德企。20多年來,習慣抱團發展的德國中小企業陸續落戶。如今,這座江南小城已聚集318家德資企業,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30家左右的速度增長。
1995年進入克恩-里伯斯工作的張臻偉,也見證了太倉公司從9人到1000多人的發展。隨著中國汽車行業迅猛發展,這家工廠90%以上的產品銷往國內,而在10多年前,出口占了總銷量的一半。
中國市場廣闊,購買力日益增強,雖然這兩年乘用車市場面臨壓力,張臻偉對中國汽車市場遠景仍然充滿信心。
“中國人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需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這與德國制造的理念契合,是德國企業的好機會,所以我們從沒想過離開。”張臻偉說。
近日,新華社多路經濟基層調研小分隊奔赴各地。在長三角地區調研中,許多跨國企業表達了相似看法,不少企業正擴大在華布局,以實際行動表達扎根中國的信心。
就在今年5月,太倉最大的德資企業舍弗勒與當地簽約電驅動及航空部件項目,投資總額3億美元。
前不久,陶氏公司中國高附加值有機硅樹脂工廠在江蘇張家港市舉行了奠基儀式。去年,這家總部位于美國的跨國巨頭在中國成都的涂料材料工廠和位于張家港的聚醚多元醇工廠先后開工。
“中國不僅是有戰略意義的市場和生產研發基地,也是陶氏公司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陶氏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菲特林說。
在貿易保護主義“逆風”下,記者所見所聞,是對一段時間以來“外資企業相繼撤離中國”論調的有力回應。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460家,實際使用外資36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
調研中,不少企業高管都提到,中國強大的國內市場讓外資難以割舍,而完整的產業鏈、日益優化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是外資深耕中國市場的深層動力。
總部位于倫敦的跨國制藥巨頭阿斯利康1993年進入中國,在中國擁有約13000名員工,2018年在華銷售額近38億美元。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張,阿斯利康預計在年底前新增3000個工作崗位。
“中國的醫療還有很大增長空間,誰也不愿放棄中國大市場。”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把中國變成阿斯利康全球最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47歲的王磊小時候患有哮喘。2013年,王磊進入阿斯利康工作后,在上海的醫院看到很多哮喘患者專程從外地趕來,只因當地基層沒有霧化治療室。震驚之余,王磊與跨界伙伴合作,打造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霧化中心,用于改善基層醫療機構條件。目前,阿斯利康在全國建成的兒童霧化室數量已超過17000家。
這個項目是阿斯利康主動融入中國發展的努力之一。和諸多跨國企業一樣,阿斯利康希望借助中國創新優勢,打造基于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診療一體化全病程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制藥售藥。
“中國在科技創新上優勢突出,在商業創新氛圍方面領先全球,這是外資企業在華二次創業的好機會。”王磊說。
在菲特林看來,中國城鎮化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將給陶氏公司帶來巨大商機。
“未來20年,預計還有3億人將進城居住,中國需要為他們提供節能舒適的房屋、先進的基礎設施、清潔的水和空氣。陶氏公司的產品與這些愿景相契合。”菲特林說。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長三角征信鏈”制度標準建設成效顯著 金融機構征信查詢量...
- 匠心之作C6節日大禮盒是過年送禮佳品
- 金伯利鉆石攜手彭于晏,臻愛FUN想,禮迎新春!
- 加盟大平臺,繼往又開來!怡亞通全球招募合伙人共同做大做強
- 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改造農村綜合服務社1萬家
- 露營風潮興起 國際戶外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 玉米市場出現降溫跡象 預計春節后玉米供應面相對寬松
- 高端消費品牌開啟漲價潮,大牌還能“笑”多久?
- 百世進入“減法”梯隊 能否堅守當前的道路仍未可知
- 入場容易盈利難,團車造車想要站穩腳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 爾旭大宅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化,創新綠色新建材
- 兒童打鼾、張嘴睡覺要注意了 睡眠障礙將損害身體健康
- 8年開出4000多家門店,俏妃經期護理緣何成為女性剛需
- 預防大于治療,俏妃經期護理喚活女性生殖健康自生力
- 俏妃經期護理憑何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墻
- 檳榔產業發展峰會展開,問道九五之尊品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黑龍江科技招商大會大慶專場舉行 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大事件 | 松偉官宣高圓圓為代言人,疊加億級高鐵投放
- “網紅”隔離險買易賠難?是營銷噱頭還是真保障
- 百億私募巨頭林利軍屈身道歉表信心,“少數”投資人為何不買賬?
- 雅居樂擬18.44億元向中海出售廣州亞運城26.66%股權
- 202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序 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 時隔九年,娃哈哈再做醬酒,這次能成功嗎?
- 2025年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
- 銷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有望加速增長
- 一張滑雪票蘊藏無限商機:冬奧會點燃冰雪消費
- 綠城服務盈利增長不及預期 野村將其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13....
- 銀保監會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劃出五條紅線
- ?17家酒企上榜2021年綠色工廠名單
- 麥當勞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手勢,要痛失韓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