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力穩投資,一批重大項目進入了密集開工期
新年伊始,多地發力穩投資,一批重大項目進入了密集開工期。
1月4日,新年首個工作日,上海6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在線新經濟、航空航天及租賃住房、污水處理等多個領域,總投資超2700億元;
同一天,河南鄭州首批209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同時開工,項目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總投資達1381.1億元。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除上海、鄭州外,陜西咸陽、湖北荊州、四川宜賓、湖南長沙、廣東中山等地都迎來了重大項目的集中開工。
“這些重大項目既有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項目,又有產業發展領域強弱項、鍛長板項目,還有民生發展和生態環保項目,體現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說。
專項債券帶動有效投資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之下,中國經濟之所以表現出足夠韌性,重大項目功不可沒。2020年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各地深入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目前已初見成效。
以上海為例,本次集中開工的64個重大項目,有三分之二是在2020年3月31日上海市重大產業集中簽約活動上的簽約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落地。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這批重大項目的率先“起跑”,有望為上海“十四五”高質量開局注入強大動力。
事實上,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擴大高質量投資,一直是各地穩增長的關鍵抓手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專項債券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據介紹,為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2020年我國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較2019年增加1.6萬億元,同時提高了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以及地方公共衛生和防疫體系建設等。
“從實際效果看,專項債券發行帶動了各地增加有效投資,支持了補短板、擴內需的需要,對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運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吳亞平說。
吳亞平表示,從近期各地開工的重大項目看,基本延續了此前的政策導向。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穩投資將更加聚焦優化投資結構,更加強調在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等領域發力,這也將在各地的重大項目建設中得以體現。
著力挖掘新興消費潛力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下,今年我國將著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切實加強需求側管理,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此前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說。事實上,上述部署為2021年擴大有效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指明了方向。
據介紹,在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方面,我國將從構建創新體系入手,在自主安全產業鏈供應鏈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以及糧食安全、現代種業提升、黑土地保護等領域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以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比如產業鏈作為2021年政策關鍵詞之一,在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個部委工作部署中均有所提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新型產業鏈等領域,將成為今年穩投資的重要著力點。”吳亞平說。
在切實加強需求側管理方面,我國將著力挖掘新興消費潛力,圍繞“兩新一重”擴大有效投資,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實施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加快推進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水調水等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2021年將重點圍繞新型消費、區域消費中心建設、農村消費、消費供給等方向,推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舉措。比如,在挖掘新興消費潛力方面,將制定出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等。”寧吉喆表示。
深改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重大項目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保障,是調結構促轉型、打基礎增后勁的重要抓手。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2021年將繼續推進落實補短板、穩投資各項重點任務,在儲備實施一批補短板重大項目的同時,集中力量加大對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斷深化相關改革,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隨著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將穩妥退出,投資政策也將作出相應的調整,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會不會受到影響?對此,寧吉喆表示,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專項建設債券將總體保持穩定,在此基礎上積極做好專項債券項目有關工作,力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吳亞平建議,在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前提下,要推進重大項目投融資模式創新,促進形成政府與市場的合力,運用好國家有關PPP、政府專項債、企業債券、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政策工具,不斷健全投融資體制機制,促進投融資方式多樣化,加快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拓展投資發展空間的過程,有助于促進投資的穩定增長和自身結構的優化調整。未來,要充分發揮投資對于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以重大項目為強引擎、硬支撐,助推我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吳亞平說。
本報記者 顧 陽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深圳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為2360元/月 失業保險金為2124元/月
遼寧實施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對缺口核定等作出詳細規定
部分保險公司推出隔離險 理賠卻存在諸多限制
排行
最近更新
- “長三角征信鏈”制度標準建設成效顯著 金融機構征信查詢量...
- 匠心之作C6節日大禮盒是過年送禮佳品
- 金伯利鉆石攜手彭于晏,臻愛FUN想,禮迎新春!
- 加盟大平臺,繼往又開來!怡亞通全球招募合伙人共同做大做強
- 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將改造農村綜合服務社1萬家
- 露營風潮興起 國際戶外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 玉米市場出現降溫跡象 預計春節后玉米供應面相對寬松
- 高端消費品牌開啟漲價潮,大牌還能“笑”多久?
- 百世進入“減法”梯隊 能否堅守當前的道路仍未可知
- 入場容易盈利難,團車造車想要站穩腳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
- 爾旭大宅新型材料研產銷一體化,創新綠色新建材
- 兒童打鼾、張嘴睡覺要注意了 睡眠障礙將損害身體健康
- 8年開出4000多家門店,俏妃經期護理緣何成為女性剛需
- 預防大于治療,俏妃經期護理喚活女性生殖健康自生力
- 俏妃經期護理憑何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墻
- 檳榔產業發展峰會展開,問道九五之尊品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 黑龍江科技招商大會大慶專場舉行 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 大事件 | 松偉官宣高圓圓為代言人,疊加億級高鐵投放
- “網紅”隔離險買易賠難?是營銷噱頭還是真保障
- 百億私募巨頭林利軍屈身道歉表信心,“少數”投資人為何不買賬?
- 雅居樂擬18.44億元向中海出售廣州亞運城26.66%股權
- 2021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序 國際收支自主平衡
- 時隔九年,娃哈哈再做醬酒,這次能成功嗎?
- 2025年中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消費體系將初步形成
- 銷量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車有望加速增長
- 一張滑雪票蘊藏無限商機:冬奧會點燃冰雪消費
- 綠城服務盈利增長不及預期 野村將其目標價由12.5港元下調13....
- 銀保監會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劃出五條紅線
- ?17家酒企上榜2021年綠色工廠名單
- 麥當勞在推特上發了一個手勢,要痛失韓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