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 投資 > 正文

中信證券:五大因素引發外資購債放緩

來源:金融界

2022年外資對中國債券搖擺不定,客觀受年初央行降息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影響,外資持債規模同比增速放緩,主觀方面由于俄烏危機,境外機構對俄羅斯乃至新興市場資產避險情緒增強,甚至不排除影響對中國境內債券持倉。但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南北相通”雙劍合璧和債券發行注冊制的深化改革,債券市場進一步走向開放,而隨著未來金融市場基礎制度的持續完善,將逐步吸引外資參與投資境內債券市場。我們認為境外投資者將繼續關注中國經濟基本面指標切實修復與否,央行貨幣政策實施的力度與節奏、美聯儲加息縮表預期、俄烏和談結果以及境內市場信用風險釋放情況,以調整下一階段對境內市場投資策略。

▍熱點觀察:

2022年2月19日,證監會召開2022年債券監管工作會議,強調全面深化債券發行注冊制改革和擴大開放。注冊制或將推廣至全債券品種,預計短期內信用債發行門檻將降低,發行周期將縮短,供給數量將增加。本次注冊制改革亦為本輪“寬信用”政策的重要發力點,預計未來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將得到緩解,但投資者仍需關注后續配套政策和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情況。隨著債券發行注冊制全面深化改革,未來信用債信息披露將更加公開透明,有助于投資者了解發行主體信用資質,外資或將更加關注境內信用債市場投資機會,提高信用債配置比例。

▍主權信用利差和人民幣匯率雙重因素使外資減緩購債。

主權信用利差和人民幣匯率是影響外資購買境內債券的重要因素。1月17日,央行宣布分別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10個基點。疊加美國通貨膨脹加劇,美聯儲加息腳步預期加快的影響,10年期中美國債利差大幅收窄,導致外資減緩購債。同時考慮人民幣匯率指數處于歷史高位,不排除“寬信用”政策背景下人民幣貶值,導致外資回流,增持境內債券同比增速放緩的可能性。中債口徑下,截至1月底,外資持有中國境內債券規模達37335.04億元,環比增長1.36%,同比增長為22.14%,同比增速為2020年以來的最低值;上清所口徑下,外資持有中國境內債券規模達3361.52億元,環比增加5.06%,較2021年12月有所回暖,持有總量同比減少20.11%,與2021年12月相比,同比增速繼續下跌;合并口徑下,外資合計持有境內債券40696.57億元,環比增加1.66%,同比增長17.03%。

▍境外投資者更偏好記賬式國債和同業存單。

利率債方面,2022年1月,外資持有境內利率債規模為36042.84億元,同比增速為21.80%,增速為2019年以來的最低值。持倉結構來看,1月外資偏好記賬式國債,持倉規模達25188.90億元,占持有利率債的69.89%,比例較12月增加0.78個百分點,而持有政金債比例為29.79%,較12月下降0.78個百分點。

信用債方面,1月外資持倉信用債共計4333.22億元,環比增加6.10%;其他類債券規模為2019.84億元,占外資持有信用債規模的46.61%,百分比較12月增加2.57個百分點,其中同業存單占其他種類債券的79.73%,占信用債34.39%;中期票據持倉規模為1132.55億元,環比減少1.22%,占信用債規模的26.14%,百分比較12月減少0.95個百分點。

▍債市策略:

基準層面,信用風險緩釋,經濟整體回暖,但局部壓力猶存。穩增長的政策力度仍在加強過程中。預計短期內市場將更多關注寬信用的效果,基準震蕩概率較大,同時由于中美利差的壓縮也會導致境外資金持幣觀望;對于信用方面,基準震蕩過程中票息吸引力增加,相比較年初以來高等級中長久期策略,我們建議年初盡量增厚收益,高等級拉長久期和高票息短久期雙輪驅動預計將成為2022年以來多數機構首選。板塊方面,由于常規煤鋼利差已度過顯著收縮周期,城投與地產也呈現不同程度的收緊趨勢。在基建蓄力的過程中,可以繼續關注銀行資本債跌幅走勢、專項債釋放節奏、地產修復前幸存的龍頭民企以及城投尚存價差的區域。

▍風險因素:

央行后續貨幣政策超預期;美國通貨膨脹繼續加??;金融數據和實體經濟狀況低于預期;風險事件和再融資環境惡化導致外資流出;國際政治形勢緊張等。

關鍵詞: 中信證券五大因素引發外資購債放緩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豫ICP備2020035879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