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端午產業“三變”看消費市場活力
新華社長沙6月25日電 題:從端午產業“三變”看消費市場活力
新華社記者周楠、余春生、阮周圍
今年端午節期間,吃粽子、劃龍舟、掛菖蒲、插艾蒿、戴香囊等傳統習俗火熱,傳統民俗產品受追捧。記者采訪發現,端午產業在產品形態、產業鏈、興盛地域上發生改變,掀起消費的新潮流,折射出我國市場的旺盛活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22日,在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鎮屈子文化園,游客在制作香囊。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從“賣土特產”到“賣文化創意”
過去端午前后,湖南省汨羅市不少村民都會多包一些粽子,送給親鄰,或運到集市售賣。“汨羅堿水粽有特色,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汨羅市屈子祠鎮新義村村民李飛西告訴記者。
如今,傳統的汨羅粽子正走向工廠化生產。在湖南藍墨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忙碌著。“按標準化流程,熟練工只用10秒鐘就能包1個粽子。”公司負責人吳立滿說,告別一家一戶售賣土特產的模式,汨羅粽子的年銷量從5年前的400余萬元增長到如今的上億元。
《2023中國粽子行業消費與品牌現狀白皮書》顯示,端午節期間粽子消費人群達82.7%,2023年市場總量預計增幅在15%。記者采訪發現,在粽子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粽子種類也不斷豐富。具有傳統文化屬性的粽子廣受青睞,形形色色的文創產品層出不窮。
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近年來持續推出“國潮”版端午粽禮盒,不少文創產品不僅外形時尚、實用功能強,更將文化內涵巧妙嵌入,受到市場認可。
國家博物館此前聯合企業推出“七端陽禮包”,既包含西漢錯金銀云紋銅犀尊、中國傳統紋飾海水江崖紋等文化元素,又以可循環利用的彩繪國潮帆布包替代了一次性禮盒,美觀實用,受到消費者喜愛。
6月22日,在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鎮新義村,藝人向游客展示雕龍頭技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從“一季俏”到“四季香”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習俗之一。眼下正是收獲艾草的時節,汨羅市川山坪鎮芭蕉村的村民黃勇把艾草從地里收回來,就趕緊將其鋪在房前的空地上晾曬。“趁著好天氣快點曬干,有人上門來收,銷路不用愁!”黃勇告訴記者。
得益于汨羅江畔獨特的自然環境,汨羅出產的艾草品質好、出絨率高,是加工艾制品的優質原材料。
“端午文化里有家國記憶,傳承千年,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只在端午節前后火一陣子就沒了。”汨羅端午艾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瑯說。
近年來,這家企業立足地方特色,將古法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除了傳統的艾條、艾柱、艾草家紡制品等,還生產艾草茶包、香囊等,使艾制品從粗加工產品走向便攜化、精致化,讓艾草香味跨越端午,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全年可消費的產品。
來自京東的消費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前夕,香囊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20倍,廣東、北京、四川等地的消費者熱衷互贈香囊。同艾制品一樣,香囊的火熱也不是短期的,正在從“一季俏”成為“四季香”。
近年來,文創香囊造型日益豐富,構思富有創意,既有傳統的粽子雞心形,又有走“國潮”路線的京劇臉譜、知名文物等造型。內含芳香中藥,外包裝以絲綢等優質材料制成,再以五彩絲線繡制各種蘊含傳統文化元素的圖案,小巧的可隨身佩戴,大一點的用作屋內、車內飾品。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建華認為,五彩手繩、香囊、艾制品等全年走俏,背后是市場活力的顯現。通過結合消費者需求,更立體地發掘文化內涵,產業鏈持續得到延伸。
從“水鄉賽事”到“南舟北移”
端午期間,除了廣東、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的龍舟競渡氛圍濃厚,黑龍江、遼寧、河北、新疆等北方地區的龍舟賽事也舉辦得風生水起。大連市第二屆端午龍舟挑戰賽吸引了25支龍舟隊參賽,帶動周邊餐飲、零售消費收入70余萬元。
“南舟北移”成為熱詞。空間上,過去在南方水鄉興盛的龍舟運動,正在向北移。時間上,劃龍舟時間從端午前后擴展至農歷六七月,甚至有的地方在中秋節前后還有龍舟賽事。
龍舟競渡火熱,生產企業也忙得不亦樂乎。
走進汨羅市九子龍屈原龍舟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抓緊加工一條長52米的木質龍舟。公司負責人許桂生告訴記者,從今年農歷四月開始,龍舟的訂單不斷增加,工人加班加點趕制龍舟,目前已經賣出200多條,完全超過了此前的預期。
今年65歲的許桂生,出生于“龍舟世家”,在傳承傳統制造技藝的基礎上,他不斷推陳出新。“隨著龍舟運動的推廣,‘南舟北移’的趨勢明顯,越來越多的北方群眾愛上了劃龍舟。針對新疆等地的市場需求,我們研發了旱地龍舟,客戶很喜歡。”許桂生說。
旺盛起來的市場需求讓龍舟市場行情水漲船高。許桂生告訴記者,12年前,公司龍舟年銷售幾十條,今年銷售預計能近300條。
“龍舟運動走向全國,跟龍舟運動的競技性強、聲勢大,入門門檻比較低,以及各地政府和民間對傳統文化的弘揚都有關系。經濟水平提高了,一些鄉鎮都有意愿組織龍舟比賽,把年輕人集中起來,在比賽中感受對家鄉的情感。”許桂生說。(參與采寫:王宜玄)
6月22日,在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鎮新義村,村民在包粽子。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今日熱點
為您推薦
【當前熱聞】扎哈羅娃:俄羅斯已派出一架飛機飛往美國 接回俄駐美外交官
精工科技:精功機器人2022年度經審計實現凈利潤1727萬元-環球動態
計劃考公報什么專業機會多,有意創業是否該早定方向?|環球實時
排行
最近更新
- 從端午產業“三變”看消費市場活力
- 全球熱點評!暑期臨近,熱門線路來了!
- 焦點快播:從銀行破產到AI狂潮,復盤2023上半年全球股市的投資主題
- 世界快看點丨寧夏建材: 寧夏建材董事會關于本次交易信息發布...
- 今日熱門!哪些文件是工程結算必要的
- 世界視點!周口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綜合試點啟動儀式在淮陽...
- 2023年化工新材料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 領導有品位,高端好禮不容錯過——石蠟替代品送禮指南!
- 資訊推薦:男生專屬禮物:如何制作送領導小眾高端的紙花邊?
- 揭秘如何不傷相片,成功取出珍藏歲月,獻給心愛女生的50元小...
- 舞陽縣:科技創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 創信國際(00676)發盈警 預計中期綜合除稅前溢利可能會減半-全球聚焦
- 東京股市三連跌
- 熱消息:湯陰公安開展“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
- 每日看點!古利特:范迪克和德容本應是荷蘭隊的領袖,但他們不...
- 下個月記舊愛,緣分未盡,真愛難逃,4星座感情柳暗花明
- 平安網上車險平臺電話 平安網上車險 每日快播
- 天天熱點!沙特資本又與ATP商討合作,天女散花式投資卻放棄了...
- 自吸泵不停機怎么回事三項(自吸泵不停機怎么回事) 環球今亮點
- 1864只“大熊貓”在北京韓美林藝術館迎接觀眾 聚焦
- 7月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申報享受上半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優惠...
- 臨沂沂河新區:垃圾分類新時尚 全民參與齊點亮
- 中國十九冶承建的樂山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全...
- 2023年大學畢業后規劃 2023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_全球速訊
- 再傳大利空!又一百強地產違約,河南國資扮演“白衣騎士”被深套
- 天天熱頭條丨甘肅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橙色預警
- 韓國博主變身中國城市形象宣傳大使:“促進中韓友誼是我的使...
- 環球速訊:國資國企發展如何提質增效?福州長樂區委書記區長...
- 鄒成偉:巴菲特減持比亞迪預計至清倉 關注比亞迪全球化進程
- 來了!小米14、小米14 Pro雙雙現身:軟件系統、硬件配置將大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