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藍”在北京:深邃的空無,是藍色的深度
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1928-1962), 新現實主義藝術的推動者,被視為波普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伊夫·克萊因在他的家鄉尼斯凝視著天空和大海時,產生了一種深刻的領悟,“最高的和最深的都是藍色”。最終他發現了群青藍,一種名為伊夫·克萊因藍的藍色。克萊因以這種他所創造的具獨立性的顏色來完成他的藝術作品。
7月6日起,作為伊夫·克萊因大型個人回顧展——“超越時空”于北京嘉德藝術中心正式對外展出。展覽呈現伊夫·克萊因60多件代表作以及大量的文獻資料,包括繪畫、雕塑、裝置、攝影和電影等多種類型的藝術作品,勾勒了伊夫·克萊因短暫而輝煌的藝術生涯的全部軌跡。
第一批單色畫、著名的藍色系列、浮雕與海綿雕塑、人體測量學系列、單色金以及他最后的藝術實驗——使用自然元素(如火焰、空氣和水)進行的創作……展覽匯集了伊夫·克萊因短暫而輝煌的藝術生涯的全部軌跡。
(資料圖)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伊夫·克萊因
伊夫·克萊因于1928年4月28日生于法國尼斯。出生于藝術世家的他,第一份工作卻是一名柔道運動員。出于對東方柔道的向往,克萊因于1952年奔赴日本學習柔道。他在最負盛名的柔道學校——講道館學院研學,并獲得柔道四段。直到1954年回到巴黎,他才將自己完全投入到藝術中,開始了他的“單色冒險”。
克萊因藍
展覽現場
伊夫·克萊因輝煌的藝術生涯始于創作不同色彩的單色畫。他將整個畫布用單一色彩覆蓋,并非單一地挑釁傳統觀念,這一舉動更為避免觀者對形式產生心理(學)式的解讀。鮮明而又飽滿的單色從墻面掙脫出來,它擺脫了形式的束縛,在空氣中流動,成為了觸動情感的媒介。當我們將目光投向繪畫,投向這種不屬于三維空間的深度,正是藝術家邀請我們一同探索的維度——伊夫·克萊因關注精神性正如他重視物質性一般重要。
展覽現場 克萊因早期的單色畫
也是從單色畫的創作中,克萊因發現了在之后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藍色。
伊夫·克萊因在他的家鄉尼斯凝視著天空和大海時,產生了一種深刻的領悟,“最高的和最深的都是藍色”。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色彩,通過藝術表達他內心深處的那種深邃和深遠的藍色。最終他發現了群青藍,一種名為伊夫·克萊因藍的藍色。克萊因以這種他所創造的最具獨立性的顏色來完成他的藝術作品,如他所言,“將色彩從線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展覽現場
他運用群青藍色創作單色畫,并由此撼動了當代藝術的版圖。IKB(國際克萊因藍)由克萊因獨立命名。它一方面是克萊因的發明,另一方面又是他作為一個探求者對單一顏色深刻含義的探索之旅。他的藍色是一種美學的混合體,蘊含著大自然生命的深沉尊嚴、宗教的精神靈性以及他一直挖掘的研究精神。他開始制作單色畫,并將其視為一種拒絕繪畫再現觀念,并由此獲得創作自由的方式。
從物質層面來看,IKB藍是一種由藍色顏料和樹脂精心混合而成的材料。然而,克萊因的種種人生經歷都深植于這一底色之中,包括他的家鄉法國尼斯的深藍色大海和天空、20歲出頭開始的東方之行、在日本學到的基于柔道的身體訓練、禪宗佛教,以及他于1960年加入的新現實主義團體所秉持的理念與實踐。在他生命的最后兩年,他創作了近兩百件使用群青色制作的作品。
展覽現場
他短暫卻深刻的流浪生命之苦,連同他欲存留的無限,與色彩相遇,成就了他的畫作,即我們今天所稱的“伊夫·克萊因藍”。
伊夫·克萊因用群青藍創作的完整的單色畫展覽在1957年和1958年于伊麗絲·克萊爾畫廊中展出。從那時起,各種觀念與藝術語言的出現預示了藝術家伊夫·克萊因的全盛時期。他的單色畫作使他被冠以第一個藍色單色畫家和極簡主義藝術家的標簽。
“藍天是我的第一件藝術作品”,伊夫·克萊因宣稱。自人類征服宇宙后,科學發展以及人們對于地球作為行星的整體認知使得克萊因這般將整個世界作為一種現成品的感知模式成為可能。伊夫·克萊因渴望記錄風、雨和運動的痕跡,他將一塊空白的畫布固定在車頂上,記錄了他從法國尼斯到巴黎這段旅程的痕跡。“我幾個月前記錄的宇宙印記(atmosphericprints)是植物印記。我的目標是從自然物體中提取并獲得即時痕跡,不論是人類、動物、植物還是大氣。”通過這種方式,伊夫·克萊因將人類納入到對自然的感知中。
克萊因以自然印記作畫的作品
克萊因以自然印記作畫的作品
除了自然,伊夫·克萊因自幼受基督教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創作初期,他便開始了對于“人體”的探索,在他的作品中即使不可見,也可被感知。因而,他對非物質的追求就不會“將他受困于精神性的領域之中”。
按照古典畫家的繪畫方式,克萊因邀請模特在他的工作室里擺出姿勢,而他則在此情景下創作他的單色畫,這樣它們就會被她們的存在所“浸染”。不久后,克萊因開始將模特的身體涂滿顏料并在畫布上留下她們的身體印記藝術家只作為指揮家介入,協助“完成創作”。
克萊因以人體為“筆”的創作
克萊因以人體為“筆”的創作
克萊因以人體為“筆”的創作
當伊夫·克萊因的藍色成為他勝利的豐碑之時,他已經開始思考其他事物:無論可見的、實體的色彩多么燦爛美麗,物質仍然是一個屏障。因此,有必要嘗試超越這一問題,并將其投射到不可見的領域,在那里,繪畫的本質可以被真正綻放,并以無與倫比的效力發揮作用。于是,他開始非物質化他的藝術。
1960年10月,克萊因在位于豐特奈·玫瑰的柔道俱樂部進行了“躍入虛無“表演。兩位攝影師將這一豐碑式的場景永久定格,展示了藝術家從一個建筑門口的柱子上躍起的畫面。這一畫面似乎傳達了一種完美的幻覺:克萊因并沒有墜落,而是飛了起來。11月,他在巴黎市各處書報亭上發行了(一天的報紙》,其中便使用了這張照片,并附有標題“太空畫家躍入虛無”。
克萊因的“躍入虛無”表演
伊夫·克萊因是視覺藝術的先驅者,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他就積極運用了諸如觀念、偶發、身體、非物質性以及觀眾介入等構建著當代藝術主要語境的關鍵詞。在藝術史的洪流中,他被視為全領域發展的實驗藝術家,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極簡主義、概念藝術、行為藝術和單色畫的原型。直到他34歲英年早逝之前,他在不斷地變革和多樣性的基礎上創造了與現有藝術不同的新的美學語境和形式,因此人們將他奉為最前衛和最具有爭議的藝術家。
回到克萊因藍,在色彩學中,藍色被定義為是深沉的、沉著的、鎮靜的、玄奧的和憂郁的。對于克萊因來說,藍色不是一種顏色,而是空無的領域,是虛空。它是一種非物質的繪畫語言,定義并表達了超越物質的宇宙世界,盡管它也像大地、天空和海洋一樣是物質性的存在。
伊夫·克萊因曾寫道:“我不喜歡虛無,于是我遇見了空無,深邃的空無,那是藍色的深度。”克萊因的藍不僅僅是一種顏色,而是一種存在,一種最明確的、最絕對的存在世界。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高丹)
關鍵詞: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解密:南北朝女子15歲不嫁的驚人后果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發放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設施驗收合格證
局地可達39℃ 甘肅多地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排行
最近更新
- “克萊因藍”在北京:深邃的空無,是藍色的深度
- 臨江街道:以現代化美鎮為抓手 實現精彩蛻變
- 騎馬與砍殺2強盜藏身處怎么打(騎馬與砍殺2草原強盜藏身處)
- 試圖通過非法渠道從海南偷渡境外,39人落網!
- 各地采取積極舉措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
- 花錢找人幫填高考志愿,值嗎?剛用過的家長學生有話說
- 北京百萬中小學生明起開啟“超長”暑假!來看假期作業
- 潤達醫療7月7日盤中跌停
- 公司快評|浙江世寶控股股東高位減持,是普通的套現行為,還是...
- 人工智能賦能醫療:高質高效實現健康惠民
- 馬競新援瑟云聚:姆巴佩是世界最佳之一,若他來西甲會設法防住他
- 次氯酸消毒液和84消毒液哪個好?人在屋內可以噴次氯酸嗎?
- 吉字古詩有哪些字詞 含有“吉”字的古詩詞有什么?
- 小米米家迷你筋膜槍2C上架,依舊采用小巧外形
- 如何破解重點青少年觀護監管難
- “高烤”預警 今天16時31分將迎來小暑節氣
- 外媒:在法國當市長是“高風險職業”
- 上半年凈利預增超六成 東阿阿膠高層換將見成效?
- 龍文區住建局多舉措實現住有宜居
- 正佳股份沖刺深交所主板IPO 與中石油、中石化等長期合作
- AI 熱度降溫又一跡象:散戶 6 月加速涌入美股
- 陸曉婭的生死課
- 中國代表:保護兒童免受傷害是沖突當事方必須履行的國際法義務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增材智造聯合研發中心成立
- 得了抑郁癥要尋求專業幫助 如何了解自己的抑郁狀況?可以來...
- 美記者披露:美國對烏援助僅30%到達前線
- 達觀“曹植”大模型正式對外公測
- 工信部:汽車行業不應以非正常價格競爭
- 春秋有位孝子偽裝成小鹿,深入山林擠取鹿乳,給父母享用治療眼疾
- 電影《消失的她》上映16天,票房突破2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