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投資 > 正文

兆日科技:業績開倒車,分紅不手軟,大股東頻頻減持

前腳剛減持完畢,兆日科技(300333.SZ)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后腳又拋出減持計劃。

8月1日晚間,公司公告,控股股東晁駿投資及實控人魏愷言于2023年2月-7月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合計減持公司股份519.26萬股,減持比例1.55%。上述減持結束后,晁駿投資、魏愷言還分別持有公司股份4765.89萬股、162.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18%和0.48%。


(資料圖)

同日,上述股東再拋減持計劃,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67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2%。

有意思的是,公司大股東減持本該屬于利空,然而二級市場股價卻出現上漲。截至8月2日收盤,公司股價收報7.22元,上漲2.41%,總市值24.26億元。鈦媒體APP注意到,自公司上市以來,實控人和控股股東已拋出數次減持計劃,累計套現數億元,或許投資者對其減持已經麻木,所以利空消息也難以影響其走勢。此外,在大股東減持背后,公司的業績卻在開倒車,但其分紅率卻超100%。另外,公司多年發展也未見有再融資和并購動作,似乎也無心謀求經營突破。

大股東多次減持,似乎不僅僅是缺錢

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晁駿投資及實控人魏愷言計劃自2023年9月1日—2024年2月29日,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67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對此,兩名股東均是以“自身資金需求”為由進行減持。若以公司8月1日收盤價7.05元來計算,兩名股東將通過此次頂格減持股份套現約4737.6萬元。

實際上,回溯過往減持歷史可以發現,實控人和控股股東已多次減持公司股票。

2015年6月,晁駿投資及魏愷言所持股份陸續解禁,此后便開啟了減持之路。數據顯示,2016年—2023年,魏愷言和晁駿投資共進行多次減持,累計減持4917.55萬股。其持股比例從2016年一季度的26.81%降至2023年一季度的15.72%,減少11.09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減持1.58%。

那么作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何要頻頻減持?難道是對公司發展沒有信心?針對上述問題,鈦媒體APP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兆日科技,上市公司表示,晁駿投資里面的諸多創始股東現已經離開公司,其自身有資金需求,而魏愷言作為實控人自身也有資金需求。

然而,鈦媒體APP發現,大股東頻頻減持的背后可能不僅僅是缺錢而已。因為上市以來,公司除IPO募資6.44億元外,未再實施過再融資,包括間接融資。同時,也未見公司有外延式并購動作,似乎無心謀求經營突破。而從總資產來看,2012年底,公司總資產為8.36億元,到2022年底為7.18億元,經過多年發展總資產還減少了。

對此,有市場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通常來說,公司上市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但就公司目前的情況來看,其上市后基本上沒有什么發展,似乎上市是為配合實控人套現。

當然控股股東及實控人不間斷減持,或影響二級市場上公司的股價走勢。2015年6月4日,在大牛市行情下,公司的股價一度瘋漲至181.72元,隨后不斷回落,截至今日收盤價7.22元。2015年9月14日,公司實施每10股轉20股的高送轉。如果以前復權的股價計算,目前的收盤價較2015年6月4日的巔峰價格下跌近90%。

業績開倒車,分紅不手軟

資料顯示,公司成立于2003年,之后于2012年6月通過IPO躋身資本市場。公司是一家以現代密碼技術為基礎,移動通訊技術為平臺,支付安全為核心的金融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銀行、稅務是公司現代密碼技術的主要使用場景。

然而,公司上市之后,其業績貌似在開倒車。2012年,上市首年,公司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79億元、0.7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44%、5.01%。2013年—2021年,公司凈利潤總體呈現出下滑趨勢。時間來到2022年,公司凈利潤卻創下上市以來的最大虧損。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2億元,同比下降28.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28億元。事實上,在這之前,更能反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情況的扣非凈利潤已連續兩年錄得“負值”。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別錄得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7157.08萬元和5137.5萬元。

為何2022年公司凈利潤出現重大虧損?公司解釋稱,一是主營業務電子支付密碼器市場滲透率上升,產品銷售增長難度較大;二是人力成本及研發投入的增加也給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一定的壓力;三是公司參股投資的云啟基金,在報告期內項目估值沒有發生較大變動;四是公司銀企通項目和收益未達預期,公司對該部分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為4161.2萬元。

實際上,從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所處行業變化,或能窺見其“衰落”的原因。公司的營業收入按產品可以劃分四塊,分別是電子支付密碼器系統、銀企通系統、紙紋防偽系統、其他。2022年,四大業務板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1億元、1815.55萬元、51.02萬元和264.87萬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5.03%、12.75%、0.36%和1.86%。從上述營收占比可以看出,公司的營收來源主要依靠電子支付密碼器系統,占比超85%,顯然公司業務有點過于單一。更為關鍵的是,電子支付密碼器系統產品的毛利率卻出現同比下滑19.16%,降至50.81%。那么為何該業務出現下滑?研報顯示,該項業務早期市場還處于藍海階段時,憑借相對領先的技術,的確能獲得高速發展,但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而獲取市場份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價。即便公司是行業龍頭,面對行業價格普遍降低的趨勢,也只能通過降低價格來維持原有的市場,降價必然導致收入的減少。事實上,公司也坦言,造成2022年電子支付密碼系統各項產品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就是產品售價的下降。

由此可見,公司現如今總體業績不佳,而其主營業務所處的行業發展前景也不妙,這或許也是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頻頻減持的一個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公司業績拉跨,但是其分紅卻不手軟。數據顯示,2012年—2023年,公司共進行9次現金分紅,累計分紅金額達2.84億元。而在同期內,公司的累計歸母凈利潤僅為1.3億元,這意味著公司的分紅率高達218.39%。實際上,這一分紅策略在業界是相當罕見,也引起過市場的廣泛關注。然而這些分紅,最終還是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分得最多。

創新業務,前途未卜

近年來,因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影響,金融行業也在發生巨大變革。同時,公司也為應對本身業務單一的問題,在2015年公司就開始投入研發并推出對公移動支付創新產品“銀企通”。

公司副總裁白建雄此前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提到,公司將銀企通定義為“生態場景工具”,這個工具能夠有效增強銀行與企業的黏性。該產品的推出,也標志著公司從單純的票據防偽技術提供者,成長為銀行對公業務場景服務供應商。

但直到2018年底,該產品尚未見明顯起色。2019年,公司業績有一個短暫的回暖。當年營收2.4億元,同比增長11.04%;凈利潤1266.07萬元,同比增長3.6%。但是這主要得益于公司的電子支付密碼系統產品的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同比上年均有所增長。

雖然公司創新業務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盈利,但是其未來發展前途仍舊未卜。據公司稱,銀企通系統主要是在銀行客戶現場進行開發,2022年受宏觀環境影響,員工差旅受限,銀企通的進展和收益都受到影響,當年實現收入1815.5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07%,而其毛利率卻同比減少40.12%。對于該業務未來的發展,公司在回復問詢函中表示,銀企通系統屬于新興的銀行對公業務數字化轉型相關行業,行業尚在前期發展階段,其業務模式尚不成熟,目前公司銀企通業務的主要收入模式是系統建設以及少量硬件產品銷售,其結算方式是按項目階段驗收并結算。銀企通系統占營業收入比重不大,約為10%左右。

可見,從目前來看該項業務不僅很難帶動整體業績的提升,而且未來如何發展或許都是個未知數。

更為致命的是,目前公司無形資產主要為銀企通相關資產,2022年公司銀企通系統營業收入未能達到原有預期,基于謹慎性原則,認為銀企通系統相關無形資產出現減值跡象,計提銀企通相關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合計4161.2萬元。然而,此次資產減值也遭到深交所的質疑,監管層要求補充之前年度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是否充分、謹慎。(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