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投資 > 正文

桐城:完善“救急難”機制 困難群眾“生活有保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以來,桐城市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兜牢困難群眾基本民生底線。

落實“應保盡保,應救盡救”。該市創新“主動發現”機制,多部門聯動共享信息數據,通過數據比對,加強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實行低保動態分類管理,健全救助對象定期核查機制,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按“單人戶”納入低保;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擴大低保保障范圍,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摸排及探訪服務,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標準均按4.6%增幅增長,累計發放低保金79125人次3494.74萬元、特困供養金24031人次1753.11萬元;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5.77萬元,惠及18448人次;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實行動態清零,截至目前,全市邊緣人口28戶72人、脫貧不穩定135戶341人、邊緣易致貧146戶459人、突發嚴重困難360戶1126人、支出型困難家庭12戶22人,全部納入低保。

深化特困人員住院護理改革。針對特困人員因病住院所面臨的護理人員難找、護理人員責任落實不到位、住院護理費居高不下等難題,該市出臺改革舉措,規范特困人員住院護理賠付程序,建立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互助隊伍779人,與衛健系統聯合開展特困人員分診就診,有效提升特困人員住院護理服務質量。

臨時救助持續加力。該市民政局進一步優化臨時救助申請審批程序,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限;建立“救急難”長效機制,對情況緊急的救助申請,可“先行救助”“分級審核確認”;建立健全村級“救急難”互助機制,彌補社會救助短板,有效解決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的基本生活困難。今年以來,全市落實臨時救助292人次,累計支出資金46.76萬元。( 陳四仁 李枚芳)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