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投資 > 正文

煙臺的那些“網紅”|仨農村大姨走紅帶火鄉村旅游

用最地道的棲霞方言,演繹最扎心的人生體會。以最質樸真實的鄉村為背景,訴說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三位地道的農村大姨,能演出一臺怎樣的好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煙臺棲霞衣家村,有這樣一個網紅組合——“三馬扎”,她們在抖音短視頻平臺收獲粉絲近10萬,點贊數近150萬。“我在大姨的視頻里開悟了”“還是三位大姨活得通透”“笑著說出生活的無奈,但還是很積極地生活,這碗雞湯我干了!”……三位大姨的金句頻出,讓她們迅速走紅,收獲了很多粉絲。網絡人氣匯聚的背后,也是新媒體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次嘗試。

農村大姨變身“網紅”

“你最愛的男人教會你什么?”

“洗衣、做飯、看孩子。你呢?”

“說話、走道、拿筷子。哈哈哈哈……”

在一個十幾秒鐘的視頻里,背景是村里的涼亭、小路、果園、平房頂,三個人一身平常的鄉土打扮。一人一句,談談人生,聊聊感情,看似拉呱卻句句走心、耐人尋味。這份接地氣,讓她們被網絡上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親切地喚作“大姨”。

“三馬扎”的三位大姨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今年60歲的王桂芹通常是視頻里的開篇者,“剛開始拍視頻的時候特別不好意思。”回憶最初接觸短視頻時的情形,王桂芹還歷歷在目。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她笑稱“臉皮變厚了”,現在上鏡已經完全不打怵了。

李香菊是三個人中網友公認的“顏值擔當”,有網友說她年輕的時候一定是“村花”。現實生活中的李香菊57歲,在村里開了一家商店,拍攝短視頻讓她“原來枯燥乏味的生活變得有意思了”。

李少華在視頻里往往“壓軸”出場,最有“分量”的詞一般是由她來總結,她的哈哈大笑總是讓整個作品充滿感染力。“每次一看到最后這位大姨一笑,一天的煩惱都沒了。”粉絲這樣稱贊,而她沒想到自己的笑里還藏著這個“魔力”。

背后有盤鄉村振興大棋

正如賬號主頁介紹的那樣,“三馬扎”音同膠東地區的野菜“山麻楂”,清熱去火,就像作品傳遞給大家的開心豁達一樣。字面上看,又如三個主角大姨搬著馬扎在村口嘮家常,契合作品的鄉村背景。其中的“扎”字又像作品的風格,簡短又扎心。

這個名字,是導演李燕飛取的。而這個賬號背后,是一盤鄉村振興的大棋。

李燕飛來自山東農圈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公司負責棲霞市商務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的運營管理,也是“三馬扎”賬號的策劃和運營者。“三馬扎”創立的初衷便是想通過短視頻打造“網紅”,制造流量,帶動鄉村旅游和農產品銷售,推動當地發展的同時輻射影響到其他村莊,為鄉村振興賦能。

2020年8月26日“三馬扎”賬號發布了第一條視頻,令眾人驚喜的是,第一條視頻播放量便超600萬,點贊數13.8萬,取得了“開門紅”。自此以后,大家的干勁更足了,結合網絡熱門話題進行創作。幸福、離別、自由、孤獨、想念、消費、自律、成長……這些話題從三位大姨的口中講出,總有別樣的體會,總能洞悉年輕人的心理,總能引起網友的共鳴。

如今,“三馬扎”這個鄉村口述類賬號粉絲主要以20-30歲的年輕女性為主,保持著一周四更的頻率,拍三位大姨、也拍衣家村。“真喜歡這仨大姨,聽她們說話總想哭。”很多外地網友也慕名來到衣家村,帶動了當地旅游和農家樂發展。

有了粉絲基礎和內容沉淀,“三馬扎”正在積極探索通過直播售賣村里農產品等相關事宜。“大櫻桃和蘋果是衣家村的重要產業之一,今年蘋果成熟時節,我們就會嘗試進行直播帶貨,讓衣家村和附近鄉村的農副產品走上全國餐桌。”李燕飛告訴記者,“三馬扎”賬號會繼續生產大家喜歡的內容,充分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宣傳家鄉景色和農產品,帶動當地鄉村振興。

YMG全媒體記者 張孫小娛 攝影報道

責編:偉業

審校:王蕾

關鍵詞: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