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國際旅行商“冬游西藏”:品味文化魅力 體驗高原風情
西藏,一片被巍峨雪山環抱、碧波湖泊點綴的凈土,因其獨特的高原風光和珍稀動植物種群,成為無數旅人心中夢寐以求的目的地,更因其璀璨的文化遺產和多彩的民俗風情,讓無數游客在此流連忘返。
10月18日,“向光向上 冬游西藏”——2024“冬游西藏”啟動儀式系列活動在西藏大劇院舉行,標志著2024“冬游西藏”正式啟動。隨后,國際旅行商西藏行活動舉行,來自德國、法國、尼泊爾等重要入境旅游市場的38位旅行商嘉賓先后前往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體驗西藏非遺文化、感受西藏獨特風情。
“這些都是羊毛做的嗎?做這一條需要多長時間?這個木制的編織機好用嗎?”在參觀山南市貢嘎縣杰德秀邦典展示技藝中心時,來自馬爾代夫的米爾薩德好奇地詢問。“是羊毛做的,半個月左右就能編完一條,編織機很好用。”工作人員耐心地回答。
邦典,藏語意為毛織圍裙,色彩亮麗,紋飾多元,在雪域高原具有裝飾、耐寒等功能,是廣大藏族女性非常喜愛的裝飾品。其中,山南市貢嘎縣杰德秀鎮的邦典最為著名,這里生產的邦典工藝精美,質量優良,歷史悠久,有“邦典之鄉”的美稱。
“經過梳毛捻線、上織機(經機梭打、編織等)、織圖、著色、反復漿染、揉搓、晾曬等工序,一條成品邦典才算完成。”嘉賓團認真聽著負責人介紹。
從貢嘎縣往前驅車96公里左右,就到了山南市乃東區嗶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羊絨圍巾、披肩、氆氌藏裝、鞋帽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澤帖爾”商標格外醒目。“澤帖爾”,意為山南市乃東區澤當鎮本地獨有的純手工精羊毛和絨毛嗶嘰紡織產品,其生產技藝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無論是邦典還是‘澤帖爾’,都保留了藏族特色元素,如獨特的裁剪、精美的繡花和鮮艷的色彩,在了解到它們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制作工藝后,它們更加吸引了我。”來自尼泊爾的嘉賓斯妮坦說。
“太震撼了!”在扎囊縣虱雕工業園內,嘉賓們被其大氣、逼真、包羅萬象的雕刻所折服。講解員對虱雕工藝(藏式木雕,相傳木雕藝人能將一粒青稞雕成一只虱子以假亂真,故名“虱雕”。)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故事娓娓道來:“多年來,在我區各級政府的重視和保護下,流傳300多年的扎囊虱雕工藝不斷發揚光大,走向市場。”
來自尼泊爾的嘉賓多吉說:“工業園內的成品充滿民族風味,琳瑯滿目的藏式家具,讓我眼前一亮,真的太漂亮了。”
手工編織、唐卡、木刻、藏裝……西藏的民俗文化遠不止這些,更有包括民間文學、傳統舞蹈、傳統戲劇等在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雅礱扎西雪巴”藏戲傳承600多年,久負盛名,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賓團來到了藏戲第一村——山南市乃東區扎西曲登社區。觀看藏戲、品嘗美食、欣賞歌舞,嘉賓們與藏族群眾一起載歌載舞,共同度過了一個歡樂而難忘的夜晚。
“今天,我來到扎西曲登社區,欣賞了精彩的藏族舞蹈,音樂一響,這里的男女老少都會隨著節奏舞動起來,聽說在西藏,每天都有這種活動,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來體驗。”來自俄羅斯的安娜激動地說。
離開山南市,嘉賓團一行驅車來到日喀則市,先后前往江孜縣地毯廠、江孜宗山古堡、帕拉莊園、夏魯寺等地,以實地察看和聽取導游講解的方式,詳細了解了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體驗了非遺技藝和民風民俗。
“這次西藏行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但在自治區政府的貼心安排下,我們一行人全方位了解到了西藏的民俗風情,服飾、食品、雕刻、藏戲……特別是藏民族的待客之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我們走到哪里,隆重的歡迎儀式就跟到哪里,這讓我們受寵若驚,每一次接哈達,都仿佛是與當地文化的一次深刻對話,這讓我們感受到了當地人民那份淳樸而又真摯的熱情,西藏很好,下次我們還來!”嘉賓團一行紛紛說道。(記者 卓瑪七林)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探訪吉林森林消防搜救犬考核現場
- 跟著國際旅行商“冬游西藏”:品味文化魅力 體驗高原風情
- 德美樂嘉攜手品牌代言人宋佳,詮釋“美膚,我有我的邏輯”
- 雙十一狂歡正當時!約克VRF中央空調鉅惠風暴重磅來襲
- 全國聯動,健康同行——好醫生骨痛靈酊公益義診活動溫暖人心
- 中德制造業開啟高端對話 共探“國際智造”合作新路徑
- 防患于未“燃” 中消協這個提醒 事關你我安全
- “巴黎雅集:京劇綻放拉丁區”活動舉行
- 小龍蝦供應持續偏緊 價格指數企穩回升
- 證監會:提升A股投資價值,創造長期回報
- 多地“上新”豐富消費場景 惠民生樂享平臺澎湃經濟發展新動能
- 近十年全國用水總量“零增長”,高質量發展是關鍵
- 近十年全國用水總量“零增長”,高質量發展是關鍵
- 三赴進博,愛爾康加速眼健康管理方案創新可及
- 從外貿和稅收數據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 第十四屆致公·張江論壇舉行:科技創新向未來
- 魚滿塘、糧滿倉、播種忙 希望的田野“豐”景不斷 映照農民...
- 為了降低鈉攝入量,大家都應當換成低鈉鹽?
- “爾濱”歸來,仍是“頂流”
- 從數據看合作:云南與湄公河五國交流交往不斷升溫
- 11月8日央行開展122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 青年養老院只是調侃躺平不能躺贏-中新網
- 我科學家獲國際互聯網最高榮譽喬納森·波斯塔爾獎
- “商團”野蠻生長 戶外探險活動如何更安全
- 巴黎圣母院重新開放倒計時一個月:“浴火重生”為時不遠
- 卡爾史托斯首批國產化創新產品亮相第七屆進博會
- 國泰集團再次亮相進博,以信心和行動開啟未來投資發展戰略新階段
- 家里自來水變熱變咸了?小心是供暖水“串門”
- 普法“零距離” “紅色評議員”助力鄉村法治建設
- 廣西工程機械企業布局智能化、電動化出海 海外業務逆勢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