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投資 > 正文

“紫領”如何緩解智能制造企業人才之“渴”?

無人化的AGV(自動導向車)“閑庭信步”,嫻熟地將電動機、密封條、螺栓等上千種零部件運送至相應工位;幾百臺焊接機器人揮舞手臂、火花四濺,焊接工藝自動化率達到100%;工位一體機“嚴陣以待”,實時監測各環節的生產進度和精度,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失誤……

走進某新能源車企北京工廠焊裝車間,一種科幻感油然而生。該工廠“80后”設備管理工程師李杰穿梭在一臺臺設備之間,仔細查看運轉情況。“隨著生產線越來越‘聰明’,生產效率大大提升。而我的工作,就是對智能設備進行故障診斷和維修保養,確保他們‘健康’上崗。”李杰說。

如今,像李杰這樣的一線技術人員被稱為“紫領人才”。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發布的《新質生產力應用型人才就業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紫領”是介于“藍領”和“白領”之間的職業群體,廣泛存在于智能制造業的班組長、技術員和質檢員等崗位,既擁有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備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推動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坐標”

“數字化重塑了造車行業,也給我們打開了更大的舞臺。”從煙臺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后,李杰曾在傳統主機廠工作多年,對新興技術帶來的改變感受頗深。

李杰舉例稱,在傳統模式下,當生產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很難精確找到癥結所在,這讓技術人員十分挫敗。而現在,在云端質量監管平臺上,只需抓取設備運行的幾個參數,便能迅速發現漏洞、開展攻關。“工作內容更豐富了,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進一步拓展。”

得益于本科的學習和持續的積累,李杰很快就適應了這座智能工廠。而在該工廠北京智能制造基地負責人王壘看來,李杰也代表了公司最需要的一類人才。“我們的產品和生產線都在持續更新迭代,這就要求技術人員除了具備日常的生產作業技能外,還要掌握智能化、數字化領域的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現場管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王壘說。

“‘紫領人才’日益受到重視,是因為本輪科技革命改造了傳統的生產場景,從而對生產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王天宇向記者表示,在企業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傳統的產業工人隊伍要向新質生產力應用型人才轉型。而“紫領人才”,就是轉型的排頭兵。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李育輝表示,“紫領人才”是工作內容革新的承接者、AI賦能中的優勢群體、自動化與數智化浪潮下的進化者,通常具備四個典型特征:以生產一線為主要工作場景,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具有廣闊的職業成長空間,并擁有相對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在車間一線當創新“尖兵”

“從工作內容角度而言,不同于進工廠等于擰螺絲的刻板印象,作為‘紫領人才’重要組成部分的技術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學習技術,兼顧生產與研發。同時,技術員也是連接一線生產經驗與先進技術知識的紐帶,在企業技術創新與升級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李育輝說。

去年,李杰在工作中發現,車間的APC自動積放輸送設備故障率很高,經常導致生產中斷。探查后得知,原來是設備運轉過程中,尼龍導向條很容易被卷進鏈輪。經過一番摸索,李杰“搗鼓”出一個機械的阻擋機構,在鏈輪的端頭增加阻擋罩,將其與導向條隔開。“這個零件解決了車間39臺APC設備的停機問題,為公司減少了損失,已經成功申請專利。”

在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智能化設備也貫穿了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到3分鐘,就有1臺東方紅拖拉機從這里下線。”該公司裝配車間班組長高斌感慨道,進入公司多年來,從最初的“地攤作業”到如今全自動的半軸總成裝配線、后蓋總成裝配線,生產一步步走向“智造”,自己也從技術工人,變成了熟練操作智能設備的“數字工匠”。

數字化改造降低了勞動強度,高斌開始有精力琢磨一些技術難題。作為車間“勞模工作室”的一員,高斌和團隊正在研究如何提升撥叉裝配的質量和效率。“撥叉是拖拉機變速箱里用于換擋的重要零部件,裝配品質的好壞直接反映在拖拉機的性能上,很有研究的價值和空間。”2023年,由于在生產和技術創新中的出色表現,高斌被公司評為“年度勞模”。

對于“紫領人才”,很多企業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王壘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車企為“紫領人才”打造了雙通道發展路線,可以晉升為更高級別的技術人員,例如工程師、技術專家;也可以選擇走上管理崗,成為工段長、經理等。

多方協力破解“紫領”供不應求問題

《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紫領人才”總需求約為2500萬人,而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預計到2035年,其將超過3100萬人,占制造業總勞動需求的近四分之一。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各地近年來發布的急需緊缺職業目錄中,不少職業與制造業相關,例如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物聯網安裝調試員、電子專用設備裝調工等,“紫領人才”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

對于這一點,王壘也有所體會:“智能制造時代,能夠‘駕馭’機器的高技能人才成了‘香餑餑’,各家企業搶著要。”他告訴記者,目前,該車企對整車測量、智能軟件管控、車輛質量控制等領域的技術人才需求量很大,一直存在用工缺口。

那么,缺口該如何補上?王天宇認為,最重要的是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發揮企業作為人才需求方的主導作用,重視校企合作和產學結合,讓職業教育跟上技術和產業變革。另一方面,企業也有責任為傳統的“藍領”產業工人提供學習機會,增強他們對數智化生產線和新工具的適應能力。

“可以期待的是,未來將有更多大學生抓住機遇,憑借較好的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成為手腦并用的‘紫領’精英,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作出自己的貢獻。”王天宇說。

關鍵詞: 九月九商城 秋水伊人官網 凱樂石沖鋒衣官網

最近更新

關于本站 管理團隊 版權申明 網站地圖 聯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創投網 - www.zzkede.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備202200996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