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火龍、板凳龍、百葉龍……來看不拘一格的龍舞之美
舞龍又稱“龍舞”“耍龍燈”,是春節期間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春節之際,很多地方都會通過舞龍表演,來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龍舞慶新春,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一起來感受龍舞飄逸壯美的魅力。
中國龍舞之美:走云連風 行氣如虹
早在漢代就有舞龍的相關記載,“魚龍曼延”就是有代表性的舞龍表演,旨在祈福新的一年人畜興旺、五谷豐登。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寫,四季祈雨都要舞龍,而且頗有講究,春舞青龍,夏舞赤龍和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毛巧暉:黃顏色和赤色,對應的是夏天。黃顏色是中,赤就是南方,最有名的當然就是蒼龍也就是青龍,它對應的是東方,也就是春天。當時是五龍相應出現,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的人舞著不同顏色的龍,主要就是和當時中國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觀念相關。
隋唐時期,龍舞進一步發展,開始在龍體內裝有蠟燭和油燈,至此產生了“龍燈”的形式和概念。宋代,龍舞完全進入民間。社火形式與勾欄瓦舍的出現,使龍舞得到了極大普及。每逢正月初一與十五,觀燈和耍龍燈都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活動。
明清時期,龍舞已有專門的組織來承擔,出現了訓練有素、具有專業水準的舞隊。紗龍火龍布龍草龍板凳龍不拘一格的龍舞
龍舞之美,美在材質多元,不拘一格。各地有風格迥異的龍舞流派,“紗龍”以輕盈飄逸見長,“火龍”以粗獷豪放聞名,“布龍”色彩艷麗,“草龍”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浙江省浦江縣的“板凳龍”,顧名思義,它的龍身是用板凳串聯而成。村民們日常使用的長條板凳稍加改動,安上紙扎彩繪的盞子燈,能形成長達百米的巨龍,穿梭村中,壯觀非常。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毛巧暉:根據地域,一般籠統分為北派和南派。北方的龍,它的功能性很強,祈福、祈求平安、祈求風調雨順,所以它的龍比較威嚴。南方的龍舞相對來說比較精巧,在龍身上有大量的彩繪,集繪畫書法等等于一體,可以說是藝術的結晶。神龍百變舞者與“龍”情感融為一體
龍舞之美,美在心有性情,矯健磅礴,走云連風,展示出神龍百變的氣勢與威嚴。
浙江長興的百葉龍,演員們先是手持荷花、荷葉形的道具分開站立,展示蝴蝶飛舞于荷花叢中,隨后荷葉、荷花連結,一條荷花龍騰空而起,氣勢磅礴。
四川的瀘州雨壇彩龍,講究一個“活”字,舞龍者需要做到“動于中而形于外”,在連貫變化的太極圖形中,龍脫衣、翻滾、嘆氣,性情畢露,而舞者與“龍”的情感融為一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毛巧暉:在舞龍的過程中,就變成了“龍”的一部分,審美體現上有人物合一的表現。看龍舞的時候,我們就能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這就是龍舞的精妙之處。湖南岳陽“九龍舞”精美圖案變幻不斷
龍舞之美,美在齊心合力,精誠協作,舞出行云流水的節奏。
在湖南岳陽平江縣伍市鎮白楊村的姚氏宗祠,村里的人們正在準備新年的第一場祭祀儀式。當地傳說洞庭龍王的九個兒子,曾將屈原的遺體送回人間,于是創造出了獨特的“九龍舞”。
九龍出水、龍歸大海……上百名舞龍人高擎九條色彩斑斕的長龍,來回穿梭,隊形絲毫不亂。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毛巧暉:舞龍一般來說至少有十幾個人,所以特別要求團隊、團結、協作精神。在舞龍的時候,一節龍和一節龍之間不能出現錯位感,步伐都要一致。43項龍舞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21年,共有43項龍舞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龍舞的相關歷史資料,得以系統整理與歸檔,為舞龍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多地建立舞龍訓練基地,將舞龍文化引入景點,龍舞與商業表演、旅游產業結合,形成了多元化發展模式;在許多以龍舞聞名的地方,自編的龍舞和龍文化鄉土教材已走進當地中小學校。
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龍舞更是走出國門,登上國際舞臺。各地唐人街舉辦華人節日巡游活動上,龍舞都是必不可少的節目。迎祥納福,巨龍起舞,這是自古相傳的習俗,更是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銅梁龍舞:千年傳承 火龍飛揚
截至2021年,共有43項龍舞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首批入選的“龍舞”,重慶銅梁的龍舞聲名遠揚,以套路豐富、道具巧妙、民眾參與性強而聞名。
其中的“火龍”更是獨具特色,火樹銀花中,金龍舞動,點燃龍舞的“高光時刻”。今年春晚,銅梁龍舞就在重慶分會場精彩亮相了。
在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重慶分會場,銅梁龍舞的表演者們在千廝門大橋上排練。熔化的鐵水高高拋向天空,一千多攝氏度高溫的鐵水炸裂,如花雨繽紛灑落,矯健的彩龍閃轉騰挪,“人在龍中舞,龍在火中飛”的絕美畫卷鋪展開來。
被譽為“中國龍燈藝術之鄉”的重慶銅梁,擁有銅梁龍舞和銅梁龍燈彩扎技藝兩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片。蛇年春節,各式各樣的龍舞展演,從大年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市民和游客在這里沉浸式體驗不一樣的“非遺”年味。銅梁龍舞:大場面 大道具 大氣勢
銅梁龍舞萌芽于唐代,發展于明清,繁榮于當代,主要分為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大系列,是集舞蹈、音樂、美術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以舞龍的形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自古以來就成了銅梁的習俗。
銅梁龍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周可吉:銅梁龍主要是大場面、大道具、大氣勢。銅梁龍長度是50米、直徑50公分。24洞代表24個節氣,舞動起來面積很寬。不停地游動,不停地跑動,氣場很大。它有很高的技巧性,比如八字舞龍、螺旋跳龍、滾地舞龍、直躺舞龍等等。龍燈彩扎獨具特色八個步驟上百道工序
除了龍舞表演,當地的龍燈彩扎也獨具特色,龍燈扎制材料選用竹絲編成龍骨,用麻線串成龍脊,絲綢絹帶裱面,濃墨重彩描繪,有扎架、裱糊、彩繪、整理等八個步驟、上百道工序,用料、工具和技法都相當考究。
銅梁龍燈彩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逯德軍:我們的龍頭集成了所有動物的元素,采用了獅子的頭、馬的嘴、蝦的眼、雞的冠、鹿的角,以及魚的鰓,由這幾種不同的動物元素組合,給人的感覺很祥和、不是那么兇。傳承上千年銅梁龍發展為20多個種類
如今,銅梁龍有火龍、水龍、競技龍、荷花龍等20多個種類,表演程式豐富、律動諧趣、剛健威武、勇猛無畏,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進取的精神。
銅梁龍燈龍舞參加過新中國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國慶慶典,不斷磨礪成長、創新求變。如今,當地的彩燈工藝從舞龍者的角度不斷改革創新龍具,使之舞起來更輕巧流暢。
銅梁龍舞已遠赴美國、英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從2005年起,銅梁區每個學校都設立了龍舞隊。目前,當地從事龍舞表演的團體和企業共有17家,產業從業人員多達1000人,年產值高達5000萬。
關鍵詞: 火龍、板凳龍、百葉龍
您可能也感興趣:
為您推薦
中國紅APP正式上線發布
第十二屆東亞地方政府會議將在山東臨沂召開 促進東亞地區交流合作
(鄉村行·看振興)山西柳林依托“數商興農”打造鄉村e鎮 電商交易9個月達3.5億元
排行
最近更新
- 文化中國行丨火龍、板凳龍、百葉龍……來看不拘一格的龍舞之美
- 廣西千年侗族大歌守年味
- 來上海市中心體驗閃亮的“Night walk”!
- 一只枕頭的情感鏈接:亞朵星球新春營銷新思考
- 金博洋:祝大家新年好運連連 亞冬會一起為中國隊加油
- 福建惠安:基層商會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 “長江第一空中走廊”重慶長江索道吸引民眾夜游打卡賞兩岸美景
- 福建福州:民俗巡游“迎財神”
- 浙江紹興黃酒小鎮:水上年味濃 新春“醉”游人
- 以溫暖現實主義品格書寫青春力量 《白色橄欖樹》熱播
- 浙江民俗文化“老頑童” 扎起花燈“鬧”佳節
- 鄉村影劇院成新年民眾“打卡”熱門地
- 在川澳門“00后”的“跨次元”新春:盼川澳青年交流更深入
- 世界足球明星隊奪得香港賀歲杯
- 一碗“全家福”帶你體會荊楚年味丨奇妙中國年
- 陜西宜川:黃河壺口岸邊年味濃 多彩非遺賀新春
- “洋面孔”邂逅浙江千年羊村 感受春節氛圍
- 陜北榆林過大年|“小劇場”“小戲臺”打造榆林春日文化盛宴
- 長三角鐵路返程客流持續增長 2月2日預計發送旅客244萬人次
- 生肖經濟發力 浙江多地“巳蛇”文創受熱捧
- 蛇年電影春節檔票房火爆破多項紀錄
- 2025年地壇、龍潭廟會:尋味特色美食 邂逅創意年禮
- 水深魚大的“出海”路,晉級托管如何成功邁出的第一步?
- 文物“造夢師”文創設計激活歷史
- 48億人次!春運過半,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創新高
- 非遺百燈慶新春 客家年味正濃時
- 今起北京迎返程高峰 7條地鐵線路延時運營
- 中越邊民新春“越走越親”
- 南少林五祖拳:雄風震閩地 拳魂傳四海
- 香江觀瀾:靈蛇獻瑞賀新歲 香港發展啟新程